浙江省卫生厅2005年9月近日公布了杭州市首次筛查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疫情过程性结果——3月份至今,已有56名男性同性恋者自愿检测hiv(艾滋病病毒),检测到2名hiv抗体初筛阳性,初筛阳性率为3.57%。
这个结果源自美国芝加哥民间组织hartbrown中心与省卫生厅的合作项目——男性同性恋hiv的相关高危性行为干预,其中包括自愿检测hiv的内容。
项目总负责人许毅,精神科专家、浙江省性学会秘书长和硕士生导师,与男性同性恋人群打了10年交道,是国内最早涉及这一领域的专家之一。
“我不是一个同性恋者,但十多年的工作,使我成为他们真诚的朋友。目前,杭州由我牵头有10个人在实施艾滋病防治的行为干预。”许毅说。
同性恋不是病
何谓同性恋?医学界比较权威的定义是,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但也可有正常的性行为。
“关于同性恋,我们只能讲发生,而不说发病,因为它不是一种病。虽然目前难以明确地说出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但各种迹象表明,同性恋是一种天生的性倾向,与个人的道德水准、心理发展的好坏无关。”许毅反复强调这一概念。
但实际上,在以异性恋占绝大多数的社会里,同性恋作为一种特殊的性行为方式,长期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甚至歧视。只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对同性恋的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同性恋研究领域,男性一直是关注重点,而女性同性恋行为太复杂,基本上还是研究的真空地带。”许毅说。
根据许毅的一项调查研究,男性同性恋具有4大生理和心理特征——
·雄激素水平只有正常男性的65%左右,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平衡失调,但仍有性功能和生殖功能;
·智能结构与男性异性恋者之间存在差异,其智能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女性化”,言语能力较强;
·心理反应方式与女性相似,在心理压力下的第一反应是抑郁、疑病等自我否认表现;
·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容易出现抑郁、精神病态、妄想、精神分裂和精神衰弱等症状。
男性同性恋者常聚会活动
一个客观事实是,杭州男性同性恋者的人群发生率为1%-2%,总人数为1万左右,且约有2000名男性同性恋者经常参加聚会活动。
2000年10月,许毅花了一周时间,调查了杭州1250个男性同性恋者,并了解到他们经常聚会的场所。
“我们经过反复认定,确认杭州男性同性恋集体活动的场所为9处,包括酒吧2处、公园4处、浴室1处、公共厕所1处、某公共场所1处。”许毅说。尽管这是一次不完全调查,但根据有关人口学推理公式,得出的结论是———
杭州男性同性恋总人数10000人以上;同性恋的人口发生率大约为1%~2%。
同性恋者是艾滋病传播高危人群
根据有限的资料显示,我国男性同性恋人群中与艾滋病有关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非常高,而安全套使用率非常低;男性同性恋将成为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2003年5月-200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包括许毅在内的3名专家,就男性同性恋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在杭州以匿名问卷的形式调查了927名男性同性恋者。
“结果相当令人吃惊,男性同性恋已然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许毅说。
◇调查显示:
·男性同性恋者性伴侣数量多,每个男同性恋者在1年内平均与7.34个同性恋者发生性行为;
·只有13.70%的被调查者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
·只有11.11%的男性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
“社会应该对同性恋现象采取客观、科学的态度,减少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要对男性同性恋者的艾滋病预防采取干预措施。”参与调查的专家一致认为。
行为干预正在进行
今年3月7日,省卫生厅与美国的“男性同性恋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干预”项目正式启动。美方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包括免费供应避孕套和人员培训。
此项目主要由许毅及他的研究生实施,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也参与,所有工作人员10人。
据介绍,艾滋病的高危性行为干预主要包括提供hiv检测、发放避孕套及防治宣传手册、举办小范围的座谈会和不定期的大型知识讲座。
“同性恋者的圈子非常严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介入。我们也是费了很大劲才取得他们的信任,每周六晚去他们经常活动的酒吧提供一些艾滋病预防服务。”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一位工作人员说。“酒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的男性同性恋都知道,他们可以自愿进房来做hiv检测或咨询。”许毅说,“进行hiv检测,惟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健康地生活下去。由于社会和家庭的不理解、男性同性恋者自身保密的需要等原因,他们的性伴侣往往不是单一的,有时甚至互不认识,类似一夜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定期进行hiv检测,在性行为中采取安全措施,避免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