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负责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筹建工作的安建庆估计,将购买成本和水电等费用分摊到月,购买居住权入住中心者一个月的成本大约为1000元,托老部的每个月成本约700元,大大低于周边商品房的价格。
由于同比市场价格显得十分低廉,这些养老机构成了抢手货。安建庆介绍,“中心”工程还没完工,老年公寓一期80套不出半个月便被抢购一空。柯武恩告诉记者,目前颐乐园已基本满员,后面排队等候入住的至少有200人。
柯武恩坦言,争相购买服务的人当中,大多是经济实力较强、且健康程度较高的城市低龄老人,而真正养老困难、无人照料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中低收入老人却无力购买。据统计,在颐乐园中,教师、医生、离退休干部和企业家、老板的父母等经济收入在社会上层的人群占到了绝大多数,有不少来自宁波周边的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一个月1000多元的费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价格不菲,但对这些人来说,却没有任何支付困难。”她举例说,一位厦门大学的教授因为青睐这里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已在这里住了好几年。而订购绍兴社会福利中心套房使用权的,也基本是家庭经济好的老人。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有自理能力的离退休老干部索性以这些养老院为家,领着丰厚的退休金不说,还把自己家里的房子高价出租,再用租金中的一部分支付养老院低廉的成本费用,无形之中两头获利。富裕老人抢占公办养老机构资源,而真正中低收入、迫切需要社会福利支持的人群却依然老无所托。
公办机构亟待角色回归 养老事业呼唤社会参与
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先益说,经济发达地区把建豪华养老院作为政绩工程来做,花大量钱却解决了少部分人的养老福利问题,这种倾向已持续了好几年。许多福利院贪大求豪华,资金投入动辄上亿元,不少是通过银行贷款完成的。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负担。浙江省老龄办主任黄永正介绍,在大门修建得比名牌大学大门还漂亮的绍兴社会福利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他:“不要拿这里当学习的榜样,学不好,也学不起。”
政府以公共财政兴办高档养老机构所带来的问题,引起了不少老人的不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袁新立表示,社会福利事业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然而,政府兴办高档养老院和福利院,使得入住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在原本享受了应得福利的同时,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服务,在事实上造成了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这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又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黄永正认为,政府福利应该由政府负担,但在现阶段,不能一下子扩展到全社会,也无法无限扩大享受对象。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那些无人照料和无法自理的,却排着队苦苦地等候着的低收入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可以通过居家养老的方式解决;有消费能力和水平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和民办养老机构来消化。
专家认为,在床位大量不足的情况下,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建立更多定位于低收入老人的养老机构。同时,让出足够的空间,倡导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模式,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兴办养老机构,这才符合政府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