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产经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95%的浙商低调做慈善 想让人知道又怕被人知道

www.zjol.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1:11:3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做慈善,想让人知道,又怕人知道

  数据:64%的人做了慈善会让大家知道。

  解读: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IT巨子丁磊个人为灾区捐了1000万元。为此,他曾犹豫了一天:万一人家问,如果真心想做好事,为何不用化名?捐1000万元是为了出风头吗?为什么捐给外国,而不捐给受灾的中国人?以后国内遭遇灾情,你会捐多少……丁磊的疑虑,真实地勾勒出中国慈善捐赠的社会环境。不过最后,丁磊还是没有选择将慈善悄悄地进行。

  因为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慈善机构体系也不够健全,中国人口又多,很多企业家因为爱心而惹了一身麻烦。“浙江慈善奖”一颁布,记者想联系获奖企业家作采访,可他们的手机几乎不约而同地关了。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捐款出了名后,他连家都回不了了,“找他的人太多了,每天早晨上班出不了家门,外面挤满了要求得到捐助的人;晚上下班也一样,根本进不了家门。”他的夫人曾如此无奈地跟记者说。

  因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在建立完善过程中,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就盯住了有钱的“善人”。可一个企业家的能力毕竟有限,于是很多人只能将慈善悄悄地进行,不少人则在献爱心前犹豫不决。

  慈善渠道太单一

  数据:89%的人觉得,由慈善机构来操作慈善事业比较好。

  解读:做善事,采访中大部分企业家首先会想到慈善总会,“做企业毕竟是我们的重点,以前从报纸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给他们汇钱,但是个人精力有限,能帮助的人也有限。”一位宁波企业家说,钱和物用到哪里,怎么落到实处,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毕竟企业家的主要任务是办企业,不是做慈善。

  但现在,除了慈善机构,似乎很少能找到其他渠道,他们有时候想自己去做,但怕牵扯太多精力。“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比如各地政府、媒体、各社会团体,大家一起来做,肯定会做得更好更丰富。把每一块钱物尽其用,最好还能当作两块来用。”这也是很多企业家的美好愿望。

  做慈善不该太功利

  数据:68%的人觉得做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

  解读:“以前做慈善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营造一个好的企业形象,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自主行为。”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曾对记者说,大多数慈善家最朴素的动机,就是出于对穷苦者的怜悯,而不仅仅是为自己或企业赚个好名气。富人的慈善观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转型。

  绍兴市双保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娟,1987年从1000元开始做慈善,至今没有停歇过,“我原来是个下岗女工,现在自己有饭吃了,当然也要大家有饭吃。”朴实的徐爱娟根本就没计算近20年来自己在慈善方面到底花了几百万还是几千万,或者更多——对于她和很多企业家来说,他们觉得这个数据并没有多大意义。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浙江启动浙商回归工程 欲引300亿元浙籍游资归来 2006-12-12
·十个浙商九个善 浙商成为慈善“主力军” 2006-12-12
·义乌人千万买直升机 成第2个拥有私人飞机的浙商 2006-12-08
·“附庸风雅”著书传道 “草根浙商”悄然转型 2006-12-06
·浙商少帅"借船出海"闯江湖 "富二代"成功接班 2006-12-05
·首届“浙江慈善奖”揭晓:民营企业家“唱主角” 2006-12-02
·亿元投广告,千万买游艇…… 浙商大手笔赚尽眼球 2006-12-01
·缺乏宣传认可度低 武义小额慈善捐赠热线受冷遇 2006-12-01
·浙商“富二代”中悄然出现“打包”卖企业现象 2006-11-30
·“绿色”先达标 3000亿元政府采购大单吸引浙商 2006-11-29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