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某大型国企的沈英告诉记者,单位出面为自己牵线搭桥,让年轻职工有一种信任感,不仅是对自己单位的信任,还有对对方单位的信任,“比起和那些不知道底细的人相亲,单位组织的活动让人放心。至少职业、来历、收入这些不会是假的吧。平时工作太忙了,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寻找集中起来的可能,效率比较高,几率也更大,也许缘分就藏在某个地方;就算做不成恋人,做朋友也无妨啊”。
单位联谊也讲究“门当户对”
主办这次活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普遍都比较大,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有时间来交朋友,那些性格比较腼腆内向的年轻人,社交圈子就更加狭窄了,除了身边的同事,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由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单位里年龄拖到30多的大龄青年大有人在。”
对单位来说,为单身青年组织各种活动,创造机会去认识异性,也是关心职工生活的一种表现。毕竟单身青年太多,对工作多少会有影响。“单身太久对身心都没有好处,”某单位的工会负责人说,“没成家的人,心总是浮的。工作也不一定会安心。我们也发现,一个人成了家之后才会真正成熟,做事情也更可靠。哪怕是有女朋友的人,也比单身汉要有责任心。”
通过联谊会的方式组织单身青年们交友,已在杭城单位间流行开来。这名工会负责人说,他们对联谊单位的要求是“条件要跟我们差不多”,具体一点,就是员工的学历、收入等在同一档次上。“比方说,医院、银行之类的单位,人才的素质都比较高,而且彼此经济条件又差不多,员工互相见了面就比较有共同语言。”这名负责人还说,如果自己单位条件不错,而对方单位条件一般,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单位也会觉得自己的员工“受了委屈”,“不可能般配”。在寻找联谊单位这件事上,各单位之间也像相亲一样,讲究门当户对,强强联手,条件差不多的单位通常能“一拍即合”,迅速把活动搞起来,条件差别大的话,基本上是搞不成的,即使联谊会搞成了,大多也不太成功。
“门当户对”可提高择偶效率?
单位间的联谊活动,实际上是由单位出面,为彼此圈定了一个交友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条件相当”,而这些条件——学历、收入等等,无一不是可以量化的客观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同时也提高了选择的效率。对这种形式的“门当户对”,人们各有看法。
杭州市首批婚姻家庭指导师柳剑英认为,“门当户对”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段爱情或者婚姻,感情还是占首位的。但如果两个人的背景差异太大,共同交流的空间就少了。即便是自由恋爱的对象,到谈婚论嫁时还是要面对诸多现实问题,职业、收入、学历等等因素,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大多数活动主办方则认为,如果把相亲看成是一次学历、薪水、相貌等的交换会的话,自然找不到好伴侣了;如果只是当成一个扩大交友面的机会,有性情合适的再继续发展,找到真正的幸福也是不成问题的。“条件差不多的人,成为伴侣的可能性肯定高一点。”
个人条件重要感觉更重要
“你们单位效益还不错吧,年终奖应该很高的。”在派对上,记者听到了两个陌生青年的谈话。确实,彼此的单位条件不错也是吸引众多单身青年报名参加这场派对的原因之一。
“感觉挺不错的,大家都比较讲得来,容易沟通,我今天发出去名片20多张,收进来的也有10多张,回去以后再联系,看来得忙一阵子。”性情开朗大方的赵军在联谊会上忙得不亦乐乎,对于很多人提出的“门当户对”,他觉得合情合理,“门当户对很重要,只有站在同一个高度的平台上,大家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话语和共同爱好,能彼此了解,差距太大的话,容易使其中的一个人产生优越感导致另一个人被忽略或冷落,长期以往就成了不幸福的一个因素。”
而在场的很多女孩子向记者表示,虽然对理想伴侣有一个大概的标准,但感情这东西,随时都有奇迹发生,任何既定的标准都可能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不管对方条件如何,最后谈起来,还得讲感觉。
“听过不少之前端着标准不肯降低、之后一条都没对上号却依然爱得死去活来的例子。‘人好,感觉好’就对了。”看来,很多人还是要寻找触电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