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4月1日,我省有311万残疾人,听力残疾人最多
-长期快节奏工作和不健康生活习惯,是诱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
昨天,我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出来了:截至今年4月1日零时,全省各类残疾人总数为311.8万,占总人口的6.36%。
肢体、精神残疾比重大幅上升
目前全省残疾人总数为311.8万,比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时增加116.8万人,比例上升1.57%。
其中,听力残疾最多,占33.96%;其次是肢体残疾,占22.65%;多重残疾人占13.98%,居第三位;其他依次是视力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言语残疾,比例分别为:13.57%、8.4%、6.38%和1.06%。
与1987年调查相比:肢体、精神残疾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视力、多重残疾比重略有上升,听力言语残疾比重下降,智力残疾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下降。
成人侏儒症患者首次列入残疾范围
我省人口总数的增长,是残疾人总数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调查启动时全省总人口达到4904万人,比1987年增加783万人。
而老龄化则是残疾人比例上升的最大因素,60岁及以上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61.27%,比1987年提高13.28%。专家表示,残疾人的老龄化和老龄人口残疾风险增加,已成为一个规律。
残疾标准的适度调整也是残疾人数上升的因素之一。如身高不超过130厘米的成人侏儒症患者,首次列入残疾范围;诸如单侧拇指全缺失,单足附跖关节以上缺失,双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者,也列入残疾标准。但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标准仍然比较严格。
在残疾评定中,认定的标准更具人性化,不仅重视生理结构,同时强调功能性障碍和社会适应性,如老年痴呆症和儿童自闭症等。
精神分裂症是今后防治重点
调查显示,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促使残疾预防、医疗保障、大众教育等工作强化,有效抑制残疾比例过快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节奏加快,生产、交通等事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增加了残疾风险。
年轻人长期面临快节奏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诱发精神残疾比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我省有精神残疾人26.2万,比1987年上升了一倍多。其中除老龄化精神疾患如痴呆、器质性精神障碍增多外,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仍最高,成为今后防治的重点。
而脑血管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老年人致残的主要诱因,约占肢体致残因素的20%以上,骨关节病占到造成肢体残疾因素的近20%,这两种病都是目前老年人多发病,这也提醒老年朋友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300万残疾人考验社会保障能力
目前,我省残疾人占总人数的6.36%,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18位,与我省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吻合。
专家表示,300余万残疾人加上他们的直系亲属,涉及全省近千万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4,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残疾人作为特殊而困难群体,他们在就医、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不可避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社会保障。
另外,从更高层次上讲,让所有残疾人平等而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则需要一个更和谐的、反歧视的、无障碍的社会环境,更需要从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权利保障。
国际社会一般认为,全球残疾人的比例为10%,发达国家的比例更高一些,他们往往将长期患心脏病、肾病、或某一器官切除者也纳入残疾人范畴。
英国,2002年残疾人比例是18%;美国2001年残疾人比例是18%;澳大利亚1993年残疾人比例是18%,也有个别非洲国家认为他们的残疾人只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