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突然想到了徐寒鹏,于是翻出了他的号码。接起电话的人,已经身在天津——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25岁的徐寒鹏,今年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
半年前的求职之路,他屡次被机遇光顾,几家知名企业向他伸来橄榄枝(“今日关注”2006年5月19日报道《求职路上,他为什么得宠》)。现在,他的“新闻”还在继续:
8月底,刚进公司两个月,他就被派到天津,筹备分公司。和同事一起,从租办公室开始,一点点把公司的架子搭起来。新公司成立之后,辐射整个东北和华北地区,随即,他成为了财务部的负责人。
他说,在天津的生活很简单,在这个城市,甚至在整个北方,除了同事,也没有什么亲近的朋友。唯一有点联系的,竟然只是当时跟我一起去采访他的那个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后来去了北京读研究生。
按计划,他会在天津待两到三年。他有个想法工作之余再去读读书,以研究生进修班的形式,地点嘛,他说,“南开不错”。
我问他新年有什么愿望,他说,“希望公司越做越好”。一开始,我想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更想听到的,是关乎自身的想法。然而挂上电话之后,再琢磨了他的话。我想,当曾经校园里的学生,这么快地进入了自己的职业角色的时候,或许不适应的是我们。
他的梦想与现实,同样真实。
那么,徐寒鹏会成为一个榜样,让那些求职旅舍里的年轻人(“今日关注”2006年11月17日报道《“求职旅舍”里的年轻人》),还站在梦想的起点上,有理由怀揣希望。
当我们的记者余华给老韩打电话的时候,韩建峰还简单地“抗议”了一下。因为在报道杭州的“大学生求职旅舍”的时候,把他称作“老韩”。现在,住在旅舍里的学生们,都管不满三十岁的韩建峰叫起了“老韩”。
眼下,他正在忙着求职旅舍的又一次大变动——明年,准备和一家经济型旅舍合作,让求职旅舍走向规范化。在经营上有了支持之后,他希望可以集中精力把求职服务做得更细致。他说,“这毕竟是我办求职旅舍的初衷”。
余华得知,当初采访时还在为找不到工作苦恼的小喻,两个星期后找到了工作,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有将近两千元。
尽管春节临近了,旅舍生意还是照样不错。新年临近,并没有挡住求职大学生的脚步。他们告诉我们的记者,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等过了元旦,2007年可以早点找到工作。
然后,春节“和家里人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