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现象已经趋于缓和
蒋文潮在访谈中提到,“孔雀东南飞”现象过去是比较多,尤其是经济发展初期,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缓和了,各地的经济都有发展,中央现在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的力度加大,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人才流动有它的自然规律,人往高处走,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人才还是主要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任何资源只有在优化配置之后,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对于网友提问浙江重金买才的质疑,嘉宾则认为无可厚非,洪继新说重金买才也没有错,对于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少,供不应求,确实也是值得的。蒋文潮也持赞成,浙江有些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开价很高,这一定程度类似于战国时代各国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企业也不能单纯用重金来挽留人才,同时人才工作的环境,平台和机制还是很重要的。
蒋还说了个故事,嘉兴有个纺织企业,它的设备都是德国进口的,本来机子坏了,都需要到香港请人才来修理,后来人才引进过程中,有个江苏的人才,他自己就能修,企业的老总就给他了15%的公司股份,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变成了一个“资本家”。
怎样定义人才,浙江最需要怎样的人才?
洪继新给人才的定义是,在企业来看,人才是以他的有用性来衡量的,和学历和技术是有关系的,但是不能划等号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技术的人才。蒋文潮的观点从需要出发,认为浙江目前最需要的从地域上来说,杭州湾地区和温州地区形成了人才的密集区,从产业上来说,传统优势产业,化工、机械、电子行业,还有就是高新技术行业,另外,法律、教育、新闻等现代服务产业等都是比较需要人才的行业。高层次的人才,研究型的,创造型的,基础型的人才,
杭州人才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人才的渴望。洪继新介绍人才的需求是和当地发展的产业是密切相关的。技工、营销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从排行榜上来说,营销人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技工、计算机、管理类的。
“海龟”也有可能变成“海带”
海龟,这个群体有优有劣。怎么区分其优劣?海龟就一定是最好的吗?蒋文潮认为,对于留学人员,首先是要肯定,是宝贵的资源。他的优势在于他有一些国际化的知识,但是至于留学人员,到浙江能不能发挥作用,这是要因人而异的,近几年,浙江也引进4000多名留学生,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比如一些医药生物人才。
同时他认为,“海龟”也有可能变“海带”的,留学生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首先他主观上观念有些差距,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需求错位,其次,有些单位还不具备一些邀请留学生的条件。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应该从各方面为留学生提供工作的条件,但是留学生也应该从小做起,要务实。
洪继新把留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原来高校精英出去留学,在外地工作了,有了一些经验再回国,这些企业还是很欢迎的,第二类是本来在国内念书就很差,考不上大学,纯粹就是因为家里有钱,就出去国外念书,这类人留学归来,除了语言方面有优势,能力上大多都还不如国内的大学生,这类留学生工作就比较难找。
人才不分“外来户”
对于我省的人才结构布局,蒋文潮介绍,在中小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外省人员的比较高,大多有60%,这也是符合人才发展的趋势,一般都是小城市到大城市,当地人一般都不愿意去那些乡镇企业,而外地人看到浙江整体发展环境比较好,就原来到浙江的中小企业工作。他估计,以后浙江的外来人员是会越来越多的。
洪继新不赞成把人才分什么外来不外来,“去年是外来,今年在浙江安家落户了,他就不是外来了,人才其实不能用外地不外地来区分,我们应该一视同仁。”
民营人才当上官体现人才资源公平
有网友提问,今年3月温州市委组织部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尝试打破身份编制限制,打破区域、部门界限,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4名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副科),此后,有2名来自温州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经公开考试,到温州市级机关走马上任。浙江引入民营企业人才到公务员行列,看中的是民营企业人才的哪方面能力,希望对政府工作作出哪些贡献,目前的效果如何?
嘉宾回答,民营企业的人员通过考试,考上公务员,好处在于,一个是把民营的人才也作为人才的一部分,过去是没有这种先例的,这样更加体现人才资源的一种公平,我们在招考公务员的时候,其实对民营企业的人才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只要他符合公务员的要求,同样也是可以入选的。而且,这些在民营企业工作过的人,同时也能将他们在民营企业的经验和信息融会到政府的工作中去,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主持人追问:他们中间有没有任行政职务的,如果有,会不会为他所在的企业谋私利呢?政府又有什么措施来遏制这一现象呢?
蒋文潮说,这些人进入到公务员系统,公务员本身就有一套的规范要求,进入公务员系统后,本身的身份已经转变,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那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为原来的民营企业来某福利,而是站在公务员的角度,为社会谋福利。这还是有一种制度的约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