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破时形成的缺口 |
西湖第一高楼如何“软着陆”
爆破专家解读爆破拆除国内首幢“框筒楼”的技术奥秘
西湖边第一高楼将在1月6日清晨6时30分爆破!记者昨天了解到,这幢西湖边第一高楼还将成为国内首幢接受爆破拆除的“框筒楼”,用专家的话说,它不仅高,而且材质坚固如“碉堡”。
该楼位于杭州闹市区最繁华的延安路地段,周围商铺、写字楼、住宅区分布集中,如何使西湖边第一高楼在爆破时能在纷繁的闹市区实行“软着陆”,已经成为民众饶有兴趣的话题,甚至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早早赶到杭州,准备关注这国内第一爆。
“大楼周围建筑的窗户不会被气浪震坏吗?”“到时候会不会有振聋发聩的倒塌声?”“会不会沙石飞溅?”
这几天,好奇的读者也纷纷来电。而昨天,在浙大湖滨校区门口苦候多日的记者,终于见到了掌握此次爆破技术的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爆破研究所所长王希之。面对记者的问题,王所长十分耐心地解读了此次爆破中的一些技术奥秘。
爆破方法
采取“分割爆破”
从预处理难度看,爆破前期打孔布局施工难度大,该楼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断面尺寸厚度不一,比较复杂。与普通砖砌建筑相比,它坚固如“碉堡”,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法都很难破坏。
从爆破角度看,预埋炸药的钻孔量多,炸药包数量多,此次起爆网络比一般起爆网络要复杂得多。
从楼体坚固程度看,3号楼异常坚固,刚性强,即使爆破后,“倒塌”也比一般砖混楼难。一般的砖混楼倒塌后,结构受到破坏就会“散架”,而王所长表示,如果处理不当,3号大楼即使倒下来,也可能还是“一个大家伙”,不易散架。所以,专家经过非常精密的测定后,决定对大楼实施“分割爆破”。
爆破技术
依靠楼的自重来压垮
采用“单向双切口定向爆破”,两个爆破切口,将大楼分成3部分,化整为零,在爆破布局上,采取从南到北、从下至上,依次起爆的方式。不是将大楼“炸飞”,而是首先将楼的底层爆出缺口,使楼的柱子无法承受大楼的重量,“依靠楼的自重,将自己压垮。”
至于第二个爆破切口何时起爆,王所长表示,由于此次爆破采取的是“微差爆破”,第一切口与第二切口爆破的时间间隔将精确到“毫秒”。至于具体的时间间隔,则是此次爆破的至关重要,也是第一大技术保密点。
王所长表示,许多人担心大楼的噪音、飞石会对周围人的健康、财产安全产生影响,其实此次爆破采取了“微差爆破”,炸药爆破之间的时间差以“毫秒”计算,且炸药包分散,又埋在楼的结构内部,爆破部位均用竹笆包裹,所以大家听到的,只可能是一声长如闷雷的声响,“数千个炸药包在极小的时间差内连续爆炸,人的听力很难分辨出来是一声,还是几千声。”
那爆破时会不会砖石飞溅,烟尘满天?专家表示,爆破时产生的由烟尘组成的气浪,在经过事先挖好的几道“减力墙”的“过滤”后,就威力不再。除此之外,还有撒水车停在边上待命,随时向飞扬的尘土喷水。
爆破关键
如何软着陆
对于爆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和震动,王所长表示,不会如常人想象那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大楼是朝南倒塌,所以如何保护距离该楼最近的(150米)的建筑——浙商银行,成为专家们重点讨论的问题。王所长表示,主要是因为浙商银行大楼中的一些设施、系统抗震能力比较弱,所以要尽量想办法减少3号楼倒塌时产生的地震波对浙商银行的影响。
王所长说,如果西湖边第一楼直接坍塌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后果不堪设想,飞溅的石块会弹到数百米外,但专家为大楼设计了3道“软着陆”关后,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软着陆招数一:“减震沟”,在大楼倒塌的方向(南向),挖掘了5道减震沟,考虑到楼的基础、重量、地震波等因素,5道减震沟能使大楼倒塌时产生的地震波衰减。
软着陆招数二:“减力墙”,减震沟边还用挖沟产生的松土构筑了“减力墙”,由于减力墙的质地比较柔软,因此在大楼倒塌后能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并吸收大量地震波。大楼倒塌后,将会形成强大气浪,但这种由尘土形成的气浪在遭遇两三道减力墙后就会逐渐消失,波及面不会超过塌楼边缘30米。
软着陆招数三:“防飞溅”,为了避免大楼倒塌在减力墙上导致减力墙产生飞石等危险物,减力墙均用彩条化纤布料覆盖。
3号楼资料: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高度67米,共有22层(包括地下层)。该例爆破为国内首例框筒结构建筑爆破拆除,该楼结构为中间框架、两边为筒,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楼较普通楼体更结实,普通住宅楼允许荷载为每平方米150公斤,教室每平方米荷载200公斤,而3号教学楼每平方米荷载可达400公斤,可与荷载量很大的图书馆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