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
从没和父母看过一场电影
本报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对城里的孩子而言,晚饭后和父母一起去公园散个步,双休日逛逛街,看看电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就是这样的小事,对于大多数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而言,却成了一种奢望。
近日,本报对天成教育集团新塘校区四年级55个外来务工者的子女进行了一份旨在了解他们与家长沟通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绝大部分孩子认为家庭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他们也和父母缺少沟通,其中甚至有一半的孩子从没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
孩子们的烦恼
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父母的陪伴
“放学后想不想马上回到家里?”当记者把这样一个问题抛向一群四年级的孩子时,他们的回答让记者愕然——50多个孩子中,仅有3个孩子回答“想!”。因为,只有这3个孩子在杭州的家中有他们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书桌,还经常有父母的陪伴。
“在杭州的家有多大面积?”孩子们对面积这个概念还很模糊,他们只会拿自己的家和教室进行比较。记者一统计,55个学生中,绝大部分孩子的家只有三四十平方米,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平方米。
记者从校方了解到,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住在城郊接合部或郊区的出租房里。周围环境比较复杂,游戏机房、娱乐场所林立,居住人员良莠不齐。到了放学时间,游戏机房里就会出现很多背着书包的小身影。“由于有些父母迫于生计,往往忙于工作,无心管教孩子,很多孩子放学后就在游戏机房玩。”学校谢老师忧心忡忡。
学生小力(化名)告诉记者,他家里房子很小,很暗,所以他更愿意待在游戏机房里:“回去了也只有一个人,爸爸妈妈都不在,还不如在游戏机房更热闹些。”
孩子们的节假日“活动”
做家务、带弟弟妹妹、帮父母干活
不少孩子已经来杭州四五年了,可是让记者吃惊的是,他们中很多人到现在都没和父母去逛过西湖。“爸爸妈妈平时有没有带你去公园玩或者出去旅游?”面对这一问题,孩子们给出了清一色的否定回答。
那么,这些孩子的双休日是怎么过的呢?“做家务、带弟弟妹妹、帮爸爸妈妈干活”成了他们节假日的主要“活动项目”。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承担了家务活。即使是平时放学回家后,还有不少人要花一定的时间在家务活上。除了干家务,很多人还成了“小保姆”。“做完家务后,帮弟弟看作业,陪弟弟玩,因为爸爸妈妈这个时候都还在干活。”女生婷婷(化名)告诉记者,她平时几乎看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她的父母是在菜场卖水产的,他们回来时她已经上床睡觉了,出门时她还在被窝里睡得正香。
孩子们的愿望
和父母多聊会天、一家去逛西湖、一起看电影
事实上,这些孩子都非常渴望和父母沟通。“想和爸爸妈妈多聊会儿天”、“希望能常常看到爸爸妈妈”、“最想做的事就是一家人去逛西湖。”这样的字句在问卷中经常出现。
问卷中有一项调查是问孩子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过电影”,一半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来没有”。而剩下的孩子中大部分也仅仅和父母去过一两次电影院。记者问他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时,他们全部回答:很想!
“他们没有时间陪我去,我很羡慕其他小朋友有爸爸妈妈一起陪着去看卡通片,我想和他们一起看的电影很多,有《宝莲灯》、《赛车总动员》……”男孩小武(化名)一写就是一长串。
不过,有些孩子甚至说不出一部电影的名字,问他们最想和爸爸妈妈看什么电影,一些电影的名字竟然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女孩瑶瑶(化名)说,她最想看的一本电影,名字就叫《妈妈,您别丢下我!》,这似乎是她内心真实想法的写照。
该班班主任谢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自己看电影的经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组织。有一次,学校在组织孩子们看电影时鼓励父母一起去,但结果一同前去的家长寥寥无几,孩子们都很失望。谢老师也想告诉家长,再怎么忙,也应该多抽些时间和孩子们多沟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