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浙江在线记者杨晓燕 周娜 萧山网记者龙岳
黄山村
三年间,足以改变许多事情。对于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区政府来说,更是如此。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萧山区,则把工作重心落在“为民办实事”上。
三年间,萧山出台“为民办实事”各类政策、意见5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105.67亿元。
三年间,萧山办好了三件“民生大事”——包括就业、社保等在内的“帮民富、保民安的大实事”;包括饮水、低保、救助等在内的“解民困、暖民心的急难事”;包括安全、环境、教育等在内的“优民生、提民质的长远事”。
“至2006年,萧山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大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全覆盖,医疗保险加快向非公企业扩展,有60余万人进入了社会养老保险‘安全网’。”
“2006年,萧山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180人,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082人,其中包括就业困难人员8016人;组织失业人员培训54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7%。”
“针对萧山区南片、东片地区群众‘饮水难’问题,先后投入约15亿元建设供水工程,全区日供水能力达95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域供水,饮水难题得到全面解决。”
“2006年,建立农村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制度。从当年7月份开始,对全区70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实行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
……
这频繁出现的“率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经济发展一直遥遥领先的萧山区,在“为民办实事”上亦不遗余力的努力成果。日前,记者走进萧山,对萧山的民心实事来了个“全景式”解读。在采访中,我们也无时不体会到:“做一个萧山人,真当幸福!”
中景:一个“村”富足之后的“反哺”行动
采访地点:萧山规模最大的行政村——闻堰镇黄山村
“我们黄山村是萧山规模最大的行政村,现有130多家企业,经济发展起来了,可村里5700多口人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摆在我们村面前的根本问题,就是做好社会保障,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富裕的成果。”闻堰镇黄山村村委会主任孙洪明告诉记者。
8岁小孩第一次用上医保卡
1月9日14时,这是个很平凡的工作日下午,记者走进闻堰镇黄山村医务“室”。说是“医务室”,其实这里已经俨然一个卫生院,两层楼高,10余个大小不等的房间,门诊室、配药室、注射室等一应俱全,记者仿佛走进了杭州市区的某个社区医院。
在挂号收费窗口,一位农妇正拿着医保卡在为自己的孙女付款买药,她的孙女名叫孙恬蕾,今年8岁。“咦,小孩子也能享受医保?”带着疑问,记者仔细一看,她手中拿着的医保卡上正写着“孙恬蕾”的名字,登记日期是“2007年1月1日”。老奶奶笑着说,“我们孙女这是第一次用医保卡看病呢!”说着说着,小女孩的医药费算出来了,“一共36.3元,报销了以后应交21.8元!”工作人员说。
“在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前,黄山村就有村级合作医疗,只要户籍在这里的村民,看病都能享受40%的医药费报销。2006年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全村100%村民都参加了萧山区的新型合作医疗,按规定是报销30%,但是我们还是保留了原来的报销额度。”村委会主任孙洪明告诉我们。
记者了解到,根据萧山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关政策,农民每人每年个人交纳30元,就可享受30%的医药费报销,但在黄山村,在村集体经济的支持下,村民只需交10元就够了,而事实上,这10元钱最后也是村里支付的。钱少交了,待遇丝毫不减,村民看病医药费报销额度不是30%,而依然维持在原来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