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黄金地块”留给拆迁户
拱墅区的安置房和商品房品质一样好
1月8日,年过六旬的杨凤仙从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领到了新房钥匙,这是一套124平方米的大房子,还带露台和阁楼。杨凤仙激动地说,“这6年,没白等!”
持续的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受益,而拱墅区则把旧城改造中最好的地块规划为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到去年年底,该区完成30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占到杭州全市安置房竣工面积的一半。
-6年前他们过着“棚户”生活
余国强:
做梦也给儿子一个房间
40多岁的余国强一家五口住在台州路红雷丝厂的宿舍里。家中两间房,家中老人一间,10岁的儿子就和他们夫妻一间。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余国强心里那个愁啊,“做梦都想给儿子一间房。”
刘坚:我每天负责端痰盂
杭州城北温州路一个不到24平方米的旧屋子,是刘坚一家三口的居所。院子里住了七八户人家,厨房是自己用砖块在墙角搭的,两间厕所是大家公用的,刘坚在门上写了“男”、“女”两个字,以免尴尬。早上是家家户户抢厕所的时候,轮不上只能在屋里用痰盂解决。
“早上啊,全家谁脸皮最厚谁去倒痰盂,这个任务就归我。”刘坚笑得有几分自嘲。“我们就盼着啥时候能搬离这里,过上像样的新房子。”
杨凤仙:
就像住在“难民窟”
杨凤仙今年60多岁,是位退休老教师。6年前,老两口和儿子儿媳挤在新昌路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杨凤仙的回忆,整一片居民区就像一个“难民窟”:路上大家拎着马桶走来走去,到处是垃圾,偶尔还会发生火灾。最难堪的是梅汛期的日子,雨稍微大一点,就会倒灌到屋里来。
-6年后他们成了旧城改造最大受惠者
6年时间没有白等,迎接拆迁户的是全新的拱墅,全新的城市化生活。1月8日,浙麻安置房(定海西园)又有800户回迁户领到了新房钥匙。
“我们的房子一点都不比旁边的商品房差,附近大型超市、医院一应俱全,而且周围商铺也发达。”余国强兴奋地说。
“房子结构设计得很合理,采光也好!”刘坚在新房里转了又转。
“现在附近的商品房卖到8000多一平方米了,政府给了我们拆迁户多大的实惠啊!”前几天,杨凤仙全家还特地给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送去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旧城改造美,造福百姓好”。
受惠的不仅仅是这800户人家。目前,拱墅区正在建造的大型安置住宅的桥西、杭二毛、浙麻等地块,这些在老拱墅人眼里原本偏远的地段,如今已成为了让人羡慕的闹市区。
安置房不逊于商品房
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指挥部副书记陆丛松介绍,指挥部负责建设的浙麻安置房(定海西园)一期工程4.4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竣工,去年年底已实现回迁安置。二期工程8多万平方米,纯住宅6万多平方米,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有望于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
让安置房不逊于商品房,是拱墅区响亮的口号。该区的安置房,无论是房子的地段、外观、户型结构,还是社区里的配套设施,参照的都是商品房的标准。“拿浙麻的安置房来说,我们在立面色调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为的是和运河色调相协调。”陆丛松说,到今年年底,因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而拆迁的居民将全部住上新房。
拱墅区是杭州市旧城改造任务最重、规模最大的一个城区。1998年以来,有近万户居民拆迁,目前尚有1000多户没有住上新房。考虑到在外过渡的居民早日回迁的心情迫切,因此该区在土地、资金等各方面都首先满足安置用房建设的需要。
此外,拱宸桥西首个大型安置用房也已经开工,预计2008年上半年建成8幢高层住宅楼,可容纳约1000多户居民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