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农民工还回杭州吗?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杭州安家落户,辛苦地打拼着。有的甚至已待了十几二十年,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否真正接纳和融入了这座城市,他们在杭州生活得习惯吗?
农民工兄弟,在杭州工作得怎么样?他们对这个城市有什么想法?过了旧历年后,他们还会回来吗?
为了解建筑工地上农民工们的真实感受,时报将10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杭州若干个正规的建筑工地,结果82%的农民工选择“明年还愿意继续回杭州工作”。
A百份调查问卷82%建筑业农民工,明年还来杭州
为了解建筑工地上农民工们的真实感受,记者将100份调查问卷发放到杭州部分建筑工地,收回66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82%的农民工选择“明年还愿意继续回杭州工作”,也有18%的农民工选择了“不愿意回杭州”。
其中,有3位农民工表示,是因为工资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7位农民工表示,因为子女无法带来杭州,家里没人照顾,子女在杭就读问题制约了留杭。
有2位农民工则选择了“其他原因”。
其中,已婚农民工的子女就学难问题,成为是否留杭的最主要原因。
B劳动力市场分析来杭农民工有增多趋势
长乐路外来劳动力市场,与以往的热闹相比,这几天市场冷清多了,因为大量农民工已返乡。
对来杭民工是否留住的问题,长乐路劳动力市场负责人的分析,基本印证了时报的调查结果。
他说,去年11月开始,劳动力市场逐步转入淡季,到市场求职人数明显减少,目前人流量只有平时的1/6,“和往年相比有增多的趋势,这说明,农民工朋友来年还是愿意继续留在杭州工作的。”
根据杭州市建筑企业录用备案的数据,2006年来杭农民工数量比2005增加了3%左右。
-分析
为何选择留下
艮师傅:薪水不如上海,但住得舒服
记者在长乐路外来劳动力市场,遇到了求职者艮师傅。
艮师傅是安徽人,以前一直在上海做装卸工,因为许多亲戚在杭打工,说这边比较好,他特地从上海赶来,一来就跑到市场里来看看。
艮师傅说,在上海时,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到了杭州,最多只能拿到1300元,“虽然有好几百的差距,我考虑再三,还是来了,因为我亲戚说,杭州这个地方住得舒服,市民也比较好说话。”
尽管在上海生活了好几年,艮师傅还是不能融入其中,杭州还有风景秀美的西湖,舒适的城市环境让他最终决定“投奔”杭州。
老吕:年末不返乡,希望跳槽加点薪
从陕西来的老吕,在杭州工作已两年了,前后换了几份工,大多是搞装修工程,“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家,在杭州住习惯了,反正家人也都过来了。”他说,现在已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老吕选这个时候来劳动力市场,是因为他了解到很多农民工都准备回家过年,单位里肯定缺人,岗位多工人少,老板肯定会在工资待遇上加一点,这对他来说很有利,“一般都会高一两百元。”
不返乡的老吕沉浸在自己的“小算盘”中。
李正财:能按时拿工资,我干得安稳
天气阴冷,李正财戴着安全帽,搓着双手,脸上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容。
1994年来杭,至今已12个年头,他早已把杭州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李正财来杭州前,他曾在新疆、北京等多个地方打工,最终让他愿意安家的城市,还是杭州。
让李正财留在杭州的原因,除了秀美的山水,更重要的是,他能按时拿到工资,让他内心多了一份安定。
1994年,他在萧山一工地干活,结识了现在的老板,“老板人很好,从不拖欠我们工资,也不会随意扣我们钱。虽然干活辛苦,但多劳多得,他宁愿多干些活,可以多赚钱寄回老家。他悄悄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他的收入都有两三千元。
为何选择离开
子女来杭就学费用高
在外打拼多年,木工岳启明对老家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工地上的活停不下来。”
十几年前,岳启明在四川老家的家具生意做得不错,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得更好,只身来到杭州。妻子也在几年前来杭,在工地上做饭,日子过得还算满意。
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女儿。女儿13岁,读初中。岳启明一空下来就会打电话问女儿的情况。每到过年过节,也会把孩子接过来。这段时间也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女儿一走,夫妻俩心里就空荡荡的。
“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带着,学习成绩很不错,马上要升学考试了。考虑过将女儿接来杭州读书,但担心农民工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一般中学要付几万元借读费,实在承受不了。”岳启明考虑再三,觉得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回去。
生活成本高收入不够
另一让外来农民工不愿长期留杭工作的原因,是觉得杭州虽然工作环境不错,但收入偏低,无法满足需求。在66份有效问卷中,3位农民工选择的是工资收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省劳动部门的统计,杭州市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概在每月1200元,“但由于杭州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生活成本比较高,因此他们的收入和支出还不是很对称。”
-深度
农民工和城市相互选择中成长
农民工学校让人温暖
一年多来,杭州市的农民工学校在各个工地推广,目前杭州已有700多所农民工学校。
接触农民工学校办学已有两年多,“大名空间农民工学校”的负责人陈成志,有自己的一套办学经验。
他说,不少农民工刚从农村来,一时无法适应工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必须在农民工刚进入工地时就着手对农民工进行思想和安全教育。农民工学校的教育,让农民工从陌生到逐渐和谐相处。
对农民工的关爱是让农民工愿意留下的因素之一。“农民工偶尔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做农民工的思想工作。”陈经理说。
每逢农民工学校上课,项目部会发放一些牙膏、手套等日用品,以这种“福利”让农民工乐意接受学校的课程,也让农民工感受到在杭的温暖,“现在,很多农民工会相互打听,谁的农民工学校待遇好,希望能到这个工地去干活。”
建筑行业欠薪率下降71%
杭州市建筑业劳务交易中心的钱海云主任介绍,为避免工资拖欠,建筑企业工资发放情况实行月报,以往拖欠工资的情况在春节前屡见不鲜。现在,来杭民工基本能准时拿到工资,高高兴兴提早返乡。
令人欣喜的是,根据杭州市建筑企业交易中心统计看来,2006年拖欠工资比率比2005年下降71%,投诉人数也下降73%。
合同和安全都有保障
钱海云主任介绍,杭州对劳务企业用工的管理日趋完善。
去年11月,杭州市政府要求全市建筑行业人员,3年内必须为劳务企业所吸纳。这意味着,外来农民工在杭州干活,必须要寻找到合适的劳务公司,签订正规合同,以便于农民工的管理。
同时,杭州市还于去年出台了“建工意外险”,在工程项目开工前,从事现场施工的人员必须要办理建工意外险,否则将不能开工。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死亡,每人赔付额不少于15万元,确保农民工的安全利益。
80后农民工更会维权
数据显示,在2006年劳动力市场求职人群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和大专专历的人员均比前年明显增加:高中上升了5%点,大专上升了2%。
求职者年龄构成趋年轻化,16-34岁的求职者占总求职人数的80%以上。
越来越多的80后农民工,进入杭城,求职观与前辈有很大区别,他们一般希望从事有职业技能的工种。
同时,维权意识明显增强。钱海云说,来杭民工数量逐年递增,这体现劳务企业合法用工的意识在增强。
“不少民工从过去的抵触签订劳动合同,到现在的主动要求签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