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考古获重大突破(见本报1月12日至17日“龙泉窑大发现”连续报道)。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学家和古陶瓷专家在龙泉进行了整整一天的现场考察。面对规模罕见的考古发掘现场和质量上乘的瓷片,专家们无数次发出惊叹。出土的精美瓷片究竟价值何在?今天,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将给出最终答案。
昨天上午8点多,拉起警戒线的大窑龙泉窑枫洞岩窑址已经被专家们包围,现场罕见的龙泉窑生产规模让专家们叹为观止。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等国内资深考古学家,把1600多平方米的发掘范围仔仔细细瞧了个够。
在本次考古发掘的明代地层中,出现了一些釉色莹绿、制作精细、纹饰精美的瓷片,特别是一个刻有“官”字的盘底和一片“五爪龙”纹饰的瓷片——在封建王朝,这种字样和纹饰是专属于宫廷和皇帝使用的。历来龙泉窑都被认为是民窑,但这些质量和纹饰明显高于一般日用瓷的瓷片究竟属于什么性质?联想起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明代宫廷向“处州府”(今龙泉一带)定制瓷器的记载,考古学家们有了疑问,“这些瓷器是不是属于官窑?”
刘新园手拿一块纹饰精美的大盘瓷片惊呼:“一模一样!”他告诉记者,这个花纹和景德镇御窑场出产的明朝洪武年间的“官窑”瓷片丝毫不差。
张浦生的看法和刘新园一样,他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这是明代官窑,这无疑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耿宝昌的说法则有所保留:“是官窑还是民窑,要找到更多的实证才能定。”
昨天的考古发掘报告会中,沈岳明认为,这些瓷片是“龙泉窑在明代烧造官用瓷器的实物证据”:“大窑龙泉窑应该是承接官府订货生产官用瓷器的民窑。”
不过,有一点专家们意见基本一致——在元末明初,龙泉窑曾出现过最后的高峰。这个发现,颠覆了之前学术界认定的“龙泉窑在明代已衰落”的说法。
张浦生建议,大窑龙泉窑考古发掘应该申请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质量和出土瓷器的质量都够得上了,甚至要进一步申报世界遗产。”
不过,这些只属于专家个人推测。这些瓷片到底属于什么性质,还是听听今天专家论证会上怎么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