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老人独住,精神上孤独,有个头痛脑热的,身边又没人照顾,绍兴市区80岁的退休职工陈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空巢老人”。最近他突发奇想,想要征集一位同性同居者。“现在城里独居的老人很多,有我这样想法的人一定不少,如果有合得来的住在一起,能互相照应,又多个说话的伴儿,多好的事儿。”陈先生说他的想法也许能开创一个养老新模式。
精神寂寞,想找合住同伴
据记者了解,陈先生老伴已经去世,平时儿女都忙于工作,陈先生一人在家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十分寂寞,“我视力不大好,不能经常看电视、报纸,只能一个人出门遛遛,很孤独”。
陈先生还担心自己的身体,毕竟80岁的人了,胃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等老年人常见病多少都有点。他担心哪天突然病痛发作,身边连个帮忙呼救的人都没有。
说起找“同居密友”的事,陈先生笑言这个念头是“唠嗑”唠出来的。原来前两天,陈先生碰上一个老朋友,两位老人聊起来,都对平时的孤独深有同感。于是这位老朋友顺口说:“要不你来我家住吧。”虽然陈先生知道两人一起住不太现实,但朋友的话却一下子给了他灵感,让他有了想找一个合居者的想法。
“平时能说话解闷儿,病时能互相照应。”这就是陈先生对合住者的“目标要求”。经过仔细斟酌后,陈先生对合住者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独居的男性,年龄在70岁以下;二是生活能够自理,最好能做饭,或者两人合请钟点工也行,因为陈先生不会做饭;三是有住房,有陈先生入住的余地,家里整洁即可。届时,陈先生将自带生活用品及家电入住,并支付对方一些费用。
空巢老人,绍兴有2万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绍兴团市委事务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李轶枫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就绍兴的老年人状况进行过调查,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绍兴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2.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39%,而其中大概有2万多名“空巢老人”。
今年年初,一个名为“青春暖流”的志愿者活动在绍兴兴起,来自绍兴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以2+1的方式结对这些空巢老人,第一次活动时给他们送去了暖手炉,帮他们做了很多家务。“这实际上是我们的一次试点活动,根据效果,我们将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全市范围内。”李轶枫介绍,目前绍兴此类志愿者活动有三四百人,但在全市普及后,预计参与的人数将达到3~4万,志愿者将凭借“结对卡”为空巢老人做定期性走访。
同时,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会昌,他告诉记者,“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应该在多方面下工夫,特别是精神慰藉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在晚年如果定期有精神方面的安慰,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给他们自信心和重组自我价值的勇气。
谁来填补这座座“空巢”
“忙、都忙……”曾几何时在电视中的惊鸿一瞥,让我们记住了这句悲伤而无奈的台词。眼前的一幕幕如一张张被滤掉了色彩的黑白照片,雷同地述说着老人心底的忧伤。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开父母“单飞”,留下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所谓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身边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过着一盏孤灯伴独影的生活。
在国外,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在一所老年公寓里,一批濒临死亡的老人被分成两组,一组经常得到精神慰藉,一组则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结果在半年后,得到精神慰藉的一组老人死亡率整整比另一组低了18%。而绍兴这位陈先生的想法无疑是空巢老人在孤独和不安中所进行的一次自我救赎。
我们经常念叨那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并不是某个家庭自己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责任。但是,我们也看到,单靠福利机构办养老院,不仅很多老年人负担不了,社会也很难承受这样高额的成本;我们也不可能只用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面对大量增加的空巢家庭,我们需要寻找中国式的智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如何填补这座座“空巢”也不是一朝一夕,一条法令、一次活动就能解决的。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虽然不能每天陪伴在父母身边,但最低限度我们可以做到“常回家看看”。 张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