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腌制蔬菜问题不小
浙江在线1月25日消息 (通讯员 吕律 记者 杨晓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关心还是“吃”的问题。省工商局今天公布2006年全省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显示,去年我省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总体良好,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禽蛋和豆制品质量总体稳定。问题较多的食品主要集中在干、腌制蔬菜、干制水产品以及干果、炒货和保健品等。值得注意的是饮料、茶叶类食品质量有所下降,营养保健食品质量令人堪忧,广大消费者购买时应提高警惕。
关键词:蔬菜
检测评语:新鲜果蔬菜质量较好,购买反季节蔬菜仍要留心
2006年,全省检测新鲜蔬菜、水果总量分别为211万批次、4.8万批次,其中不合格分别为28367批次、866批次,仅占抽检总数的1.3%和1.8%,不合格数量为20.7万公斤和5741.6公斤。从总体上看,质量情况基本持于稳定,问题比较多的主要是反季节蔬果与粗加工蔬菜。
检测中发现,新鲜蔬菜的质量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二、四季度气温偏低,蔬菜病虫害较少,农药使用量不大,蔬菜农药残留量少;三季度天气持续高温,雨水不足,虫害增多,农药喷洒量及次数增加,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增加。尤其是一些反季节蔬菜基本都在大棚里种植,其温度、湿度适宜虫害生长,因此农药喷洒次数较多,一旦菜农急于提前上市,势必造成农药得不到自然降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反季节蔬菜特别是叶菜时要用水浸泡一、二个小时再清洗食用。
脱皮浸泡蔬菜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硫超标。因为蔬菜脱皮与空气接触后,其表面往往会变色影响外观。为了使脱皮蔬菜保存时间长、卖相好,部分经营户使用焦亚硫酸钠、工业硫酸等溶液浸泡,造成二氧化硫超标。这类问题食品主要有脱皮芋头、脱皮土豆、藕、茭白、豆芽、水泡小竹笋等。
本年度新鲜水果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但也有个别一些水果商为延长水果的保藏期,在冷藏水果中加入超标、违规的保鲜剂;为卖到好价钱,个别果农用激素催熟剂缩短水果生长和成熟期,得到反季节水果。这类水果往往用乙烯或二氧化硫催熟,前者表现出水果上色过于均匀,后者一般会在水果表面残留有硫磺的氯味等;同时还具有一些奇特外形的水果。
关键词:水产、肉禽蛋
检测评语:肉禽蛋、豆制品质量基本稳定,干制水产品存在两大问题
2006年全省水产类、肉禽蛋商品检测情况与去年相比基本稳定。全省分别检测水产类36万批次、肉禽蛋15.9万批次,豆制品12.5万批次,不合格分别为11416批次、6394批次和5087批次,不合格数量分别为5.8万公斤、1.7万公斤和1.6万公斤。
值得注意的仍是干制水产品中存在双氧水和甲醛超标问题。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是一种抗菌、消毒剂,会与食品中的淀粉形成环氧化物而导致消化道癌症。同时工业双氧水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会严重危害健康。但部分商家为了增白食品、延长保质期和贮存期限,往往采用高浓度的工业用的双氧水来处理食品。温州瓯海工商分局就在检测中发现不法商贩在水发鱼翅中加入双氧水添加剂的情况,经过对辖区农贸市场的专项检查,发现抽样的18批次散装水发鱼翅中有14批次鱼翅含双氧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保鲜防腐和美化外观,用甲醛来浸泡水产品和水发产品。甲醛对人体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是相当大的。本年度,嘉兴市工商局在水产品检测中发现甲醛超标有所上升,桐乡市工商局通过快速定性检测查获甲醛超标的水发银鱼23公斤,通过进一步定量检测发现,甲醛含量最高的达到了49.4mg/Kg。
鲜猪肉总体质量较好,台州市在全年检测鲜猪肉含水量项目中,合格率基本达到100%。“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全省工商系统开展了对市场鲜肉的检查,严把入市准入关。但熟食品中水发牛百叶、猪喉管、鸡爪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大多采用化学添加剂浸泡。杭州市江干分局查处一水发产品无证加工点,现场查获含大量违规化学添加剂的牛百叶、猪喉管、鸡爪等10余个品种1000余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