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打工价值观
上一代农民工中,愿意把孩子带出来读书的,基本上都是想藉此让孩子跳出农门,进入城市;而第二代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理由是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
“很多暂时不工作的人,可能是觉得,反正干着也存不了钱,干脆休息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方成涛说,有不少人只要有钱吃饭,甚至会干段时间玩段时间。
打工7年之后,郭灵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身无分文。除了每年零星地给家里寄几百块钱,其他的积蓄回一趟老家就花光了。”
2006年6月,郭灵干脆辞职休息了三个月。
郭灵说,在嘉兴找工作不难,但要找个工资高的不容易,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只够养活自己。换了新工作以后,郭灵有着存钱的意愿。但“能不能存到钱,还是要看以后怎么样,现在还是学徒阶段。”
在吴雪琴看来,她现在打工的理由,和父亲不一样,她要留在城市,而不是养活乡下的孩子。“如果我生了孩子,不可能送到乡下,他们在那里没有父母,没有好的教育,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叶落归根,老了之后再回去?如果这里好的话,怎么也不回去了。结婚的话,尽量嫁城市,人往高处走,不可能往农村走。”吴雪琴说,自己只能想办法在城市定居下来,“我会努力,而不是像我的父亲那样说,大不了回家种田了。”
陈诗达说,在上一代农民工中,愿意把孩子带出来读书的,基本上都是想藉此让孩子跳出农门,进入城市。
根据浙江省城调队对全省11个地级市860位农民工的调查,16.6%的人把子女带在身边上学,其中有5.7%的孩子因找不到学校而辍学。
陈诗达说,这是带在身边上学的部分。像吴雪琴这样初中毕业就被父母打发出来打工的孩子,其父亲也必定希望孩子能留在城市,而不是像他们那样最终回到乡下。
“与父辈相比,他们进城的主要理由是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而不仅仅像父辈那样赚点钱然后回老家。但是,社会给他们提供的条件,与以前相比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与期望形成反差,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没有价值。”陈诗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