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我今天心情很激动。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凡的事,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昨天,全国首家“身后捐献角膜登记点”在盲人施奇强目前工作的杭州宏声盲人推拿中心诞生,面对闻讯而来的热心市民,这位曾经感动浙江、感动中国的国内第一位活着捐献角膜的平民英雄,虽然难抑内心的激动,却依然只是用极其朴素的三言两语,表达了他对“光明事业”奉献爱心的执着之情。
捐角膜后又成义务劝捐员
施奇强是杭州市瓶窑镇农民,3年前他的眼睛被诊断为“葡萄膜炎”,后又继发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被认定为一级残疾。后来,已失明的左眼疼得越来越厉害,在他把左眼摘除时做出了捐献眼角膜的决定。受捐者是一位年仅2岁的义乌女孩苗苗。2006年12月28日,两台手术同时进行(详见早报去年12月28日《盲人捐出角膜救助两岁幼女》连续报道,之后央视也作报道)。
昨天,施奇强本人又主动提出,自愿加入我省角膜义务劝捐员的队伍,成为角膜义务劝捐员中的一员。至此,我省角膜义务劝捐员已从原先孤军奋战的“光杆司令”迅速扩大到了10位。
“这些义务劝捐员本身都是身后捐献角膜的志愿者,而施奇强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对此,我省首位义务劝捐员、001号角膜捐献志愿者朱强荣激动地说,“施奇强的义举感动了中国,杭州人就更不用说了。而他自愿成为义务劝捐员的行为,对我省防盲公益事业的开展,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现场涌现愿捐角膜爱心潮
小徐是杭州便民搬家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施奇强所在的盲人推拿中心就在隔壁的隔壁。昨天上午,闻讯而来的他不禁被现场浓浓的爱心热潮感动。经过几分钟考虑,他填写了“公民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他说:“角膜捐献出去,总有一个人能看到光明,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令人感动的是,现场有很多像小徐这样的年轻人身影。他们有的是一早闻讯赶来登记的,有的虽只是偶然路过,却也被深深感动。“我不知人死后会怎么样,但还能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情,总是很好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青年拿着自愿捐献登记表表示,他本人已有这个意愿,但因为还要家属签字,他准备回去在适当的时机与亲人沟通,以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不过,他充满信心:“也许老一辈的人可能会有所顾虑,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再说,捐献角膜是在身后,而等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去世时,实际上应该是我们的平辈或下一辈的人同意和支持,那时人们的观念应该将更加开明。”
一个小时25人填写登记表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总有一死……如果在我生命的最后,还能为那些不幸的人尽一份爱心的话,那么,生命也是一种延续……”这是兰溪一名年轻的角膜捐献志愿者写下的感人字句。
从昨天上午9点30分到10点12,短短一个小时不到,前来填写自愿捐献角膜登记表的热心人士就达到25人。这意味着我省角膜病患者又多了50份重见光明的希望。同时,又正如盲人施奇强在手术后所说的:“我要感谢小苗苗,她将我的光明延续。”
一边是重见光明的希望,一边是一个生命的延续。有人认为,全国首家身后捐献角膜登记点的诞生,意味着角膜义务劝捐的公益活动已面向社会化服务,它将更方便市民群众随时来登记,也反映杭城市民富有爱心、观念开放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