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站:授人鱼更要授人渔
★地点:遂昌中学、遂昌大柘中学、大柘希望小学
★志愿者:浙江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孔义;浙江教育学院教授张寿松
★始发时间:2月6日
★年货品种:张寿松教授《高考心理与学习方法辅导》讲座;张孔义教授《高中语文教师座谈新课改》;到遂昌大柘中学送“文化年货”(1000元的教学用书);到大柘希望小学调研“食宿工程”。
★精彩瞬间:张寿松教授关于《高考心理与学习方法辅导》讲座,可谓雪中送炭,受到当地学生和老师的热烈欢迎,讲座多次被热情的掌声中断。讲座结束后,一部分同学还围着张老师咨询,不肯离去,还有同学父母陪着孩子到张老师的住地咨询学习方法。
张寿松很感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还远未被学校和我们的老师所认识和重视。其实,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非常需要引导,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和学习创新的推进,它间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张孔义教授的《高中语文教师座谈新课改》,解决了老师在实施新课改中的疑惑,同样受到当地语文教师的热情欢迎。
海宁站:40年前她在养蚕房创办了学堂
★地点:海宁谈桥彭墩小学
★志愿者:浙江教育学院朱仁宝教授
★始发时间:2月2日
★调研主题:朱教授的故乡在谈桥。当年,她进入公社分管教育创办这所小学,还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很想知道它现在变成什么样。
★年货品种:寻访自己创办的塘北小学,赠送个人编写的书籍,给予学校德育及思想品德课以指导,并为学校的未来出谋划策。
★精彩瞬间:当年的塘北小学,朱仁宝历历在目:一条五六十米宽的大河隔断了三个自然村孩子们上学的路,孩子们要去对岸的学校只能靠自己摆渡。久而久之,很多农民的孩子都不上学了。
“那就在孩子们家门口办一所学校。”在这个地方曾经办了六七次学校都没成功的地方,刚进公社工作不久的朱仁宝凭着一股热情,小学堂真的办起来了!教室借用的是村里的养蚕房,课桌是村民们从家里搬来的八仙桌,不少学生背着年幼的弟弟妹妹来上课。
“那时全校只有一名教师,真不容易,语文、数学、音乐等,一个教师都得包了。”朱仁宝回忆说,“留住学生,就要留住教师。”
当我们赶到谈桥时,塘北小学的校舍已不复存在,它已在1995年整体撤并入谈桥中心小学分校彭墩小学。整洁的教学楼,开阔的操场……这显然与当年养蚕房里学校大相径庭,教学楼边的空地上还砌着十来张刻着楚河汉界的桌子。“别看这里的教学设施比不上城里的学校,可彭墩小学里的每个孩子至少会下一种棋。”
时隔40年,当年塘北小学的遗迹不复存在,但我们却看到了那些依旧在教育土地上耕耘的老师们,乡村教师的使命依然沉甸甸,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就是教育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