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林说,以前放胶片电影很累,手上要动,眼睛要时刻盯着银幕,就怕胶片出现故障。因为胶片电影放得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断片、跳片,不仅画面容易“花”,有时还要停下来现场接胶片。现在改为数字电影后,只要电脑安好,电影就“自己”放了,像电话卡那么大的一张小卡片能储存200多场电影,农民的选择也多了。
晚上6时多,银幕上跳出《龙虎门》的片头,陈云林也和村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经常出门在外的村民陈恒看完电影后说:“比以前放的电影清楚多了,如果在室内放的话,效果会和城里电影院差不多。”
画外音:为让农民看上质量高的电影,国家广电总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研发适合农村流动放映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市,2005年,台州农民率先在家门口看上了数字电影。去年,我省宁波、温州、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也列入试点。现在,这些地方的农民也能看上数字电影,宁波等6个市还组建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
农村数字电影不仅使银幕的有效画面从原来的3.2米扩大至4.5米到7米,画面始终如新,声音也由原来的单声道模拟声改为具有影院效果的环绕立体声。农村数字电影的推广让陈云林这样的老放映员们有了“鸟枪换炮”后的喜悦,而全新视听效果,也让农民赞不绝口,他们高兴地说:“我们终于看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电影了。”
据统计,我省目前已经拥有流动数字电影放映队400多个,去年下乡放映的11.7万场电影中,有近2.5万场是数字电影,已有973万人次的浙江农村观众看上了优质的数字电影。
镜头三:免费看电影还能学知识
2月7日傍晚,桐乡市石门镇同星村姚建新家门口的稻场上,挤满了等着看电影的乡亲,放寒假的孩子们在放映机前跑来跑去,不时将小手伸到放映机射出的强光里,白色银幕上跳跃着老鹰、小狗等生动的手影。
天色渐渐暗下来,放映员钟春甫先给村民们放了两部科普短片《农村交通启示录》、《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坐在头排中间位置的姚品祥老人眯着眼告诉我们:“去年一年我看了很多电影,放电影前放的小片子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钟春甫翻着手中的小本子告诉记者,上个月在石门镇18个村放了23场电影。现在村民想看什么电影,我都可以到市里的电影片库去找,那里有2000多部电影呢。
在每次正式放电影前,放映员都要先放一些短片给村民看,有宣传政策的,有普及农业知识的。村干部说,银幕一挂等于开了一次群众大会,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全解决了。村民说,以前种菜养兔都是凭经验,看了影片懂得了不少科学道理,种菜也比以前赚钱了。
画外音:每个月在家门口看场电影,这对我省其他地方的农民来说也并不遥远。作为全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省份,2006年9月出台的《浙江省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为农民看电影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到今年年底,台州等7个试点市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电影”的目标,到2010年年底,浙江所有村的农民平均每个月都能看上一场电影,农村电影年放映场次超过27万场,并且绝大部分是数字电影。
近年来,通过改革试点,我省已逐渐探索出了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点、数字化放映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新路子。
要让农民每个月看上一场电影,经费是关键。为此,在“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农村数字放映设备购置、放映场次补贴和人员培训等。
浙江农民的生活因电影而更加丰富,而电影这一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也广泛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普及了文化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