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王家“四朵金花”的“芳龄”,加起来真不得了:342岁!
老大汪仙女当,是“小脚老太太”,99岁;老二85岁,老三82岁,老幺,76岁。老二和老幺在杭州生活。
这几天,老大汪老太有点怪,无论睡觉吃饭,都不肯脱身上的外套——一件红色唐装。衣服是孙媳妇送的,老太太春节做寿时穿在身上,150多位亲友团都夸她“漂亮,精神”!
大年初六,是汪老太的“百岁大寿(民间过九不过百)”。汪老太往酒店大堂椅子上一坐,台阶下,60多个子孙向她双手合十,鞠躬;一只蛋糕做了“十层”,摆在桌上,比人还高!
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统统留给老人
拜寿宴席上,汪老太太“酒后吐真言”,她说,自己活得这么长寿,就是因为晚辈们孝顺。
汪老太在家排行老大,生于1908年,住在丽水市酱园弄。20岁不到,汪老太就嫁到当时丽水做酱油、酒出名的王家,做了“家庭妇女”。1954年,老伴去世,留下老人和6个子女。
子子复孙孙,这一大家子,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四世同堂,有60多个成员。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个传统就是:“汪老太”最大!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统统留给老人。孙媳妇诸女士说,这个传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媳妇从婆婆身上看到了如何做媳妇
诸女士今年41岁,16年前,嫁到王家(老太太的二儿子),她在自己的婆婆身上,学到了很多婆媳之道。
诸女士的婆婆对她的婆婆(也就是汪老太),毕恭毕敬,孝顺体贴。
“老太太有个爱好,喜欢吃红烧肉,每逢换季,婆婆就给老太买点肉,专门炖烂了,给老太吃;天冷天热,常给老人买些新衣服。”
汪老太还有个癖好,一天三顿点心。诸女士的婆婆一年365天一天都不怠慢,每餐都变着花样。
早上,桂圆鸡蛋羹;下午茶老人爱吃个面条,婆婆从来不图方便,从来不用方便面做,而是专门买来新鲜的面条;晚上喝点牛奶,西洋参茶或蜂蜜水;有时候,婆婆熬点鸽子汤给老太调剂调剂。
老太太的照片什么时候可以见报啊?
老太膝下3个儿子,俗话说“养儿防老”,儿子们都很孝顺,争着让老太到自己家来住。老人一到谁家,大家都围着老人团团转,吃饭时,给老人夹菜,夹得饭全被盖住了……老人虽然视力不好,但特别喜欢看电视,春晚、越剧、言情剧……儿子孙子曾孙们,全家陪着,“老人就喜欢热热闹闹的,想多和年轻人讲讲话,我们就尽量满足老人。”
而这些,小辈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连诸女士16岁的儿子小天这些曾孙辈,也懂得争着抢着把好吃的给老人。
诸女士为了让老人的玉照见报,一直折腾到昨天晚上10点多,后来很晚了,还不放心地问:“老太太的照片什么时候可以见报啊?我去买份报纸来!算是我们对老人的一点孝心。”
“四朵金花”想当年能文能武
这四朵“老金花”系同母异父,姊妹情深。宴席上,“四朵金花”,除了老幺王泛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来,三姐妹以及她们的子孙们,相隔几十年后,齐聚丽水。
老三王莲仙,思路清晰得很,普通话标准,聊起来滔滔不绝。如今,老人三世同堂,最大的孙子也有27岁了,退休后,打打太极,走走路,锻炼锻炼,小辈们经常来看看老人,老人和老伴生活得蛮开心。
没到场的老四王泛,在“杭氧”坐办公室,1954年结的婚,老伴也是同一单位的,三代同堂。买菜烧饭都是儿子来,老两口不用操心动手。
看到孙子从丽水拍回来祝寿的照片,王泛羡慕坏了,“我这个老姐姐,真有福啊!”
王泛说,“老大”小时候跟妈妈到了王家,没念书,就帮着妈妈干家务、带小妹,空下来就绣绣花,“她的手很巧呢!”老人回忆说,姐妹几个,都能文能舞,她自己还是文工团的“栋梁”呢!小时候,姐妹几个在弄堂里,跳皮筋、踢毽子、打毛线,一幕幕地,全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