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我是全国人大代表汪晓村,你的孩子读书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说说。”昨天,一条民意热线从杭州通往北京,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代表和杭州两位外来工聊起了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
异地读书学杂费免不了
宋维富是四川绵阳人,在杭州一家电力设备公司打工。他告诉汪晓村,自己的孩子算是幸运的,已经在杭州读书,不留守在老家了。但在他老家还有一半的孩子在继续留守。
“要说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在学杂费都免了,但是像我孩子这样异地读书的,还享受不到这个政策。还有就是以后高考了怎么办?我有个老乡的孩子今年高考,听说必须回老家去考……”
“高考这个事,其实是一种户籍限制。”汪晓村听了后说。
说到高考的事,宋维富有点激动:“农村要建设,缺的就是人才。我们这些人,就是吃了念书太少的亏。如果孩子再没受到好的教育,那农村怎么富得起来呢?”
接孩子到城市,花不起这个钱
另一位与汪晓村通话的农民工叫刘会根,在杭州做保安,妻子也在杭州做钟点工。他们的儿子刘松在安徽岳西县主簿镇读初中。
刘会根告诉汪晓村,儿子都十多岁了,但父子俩待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你儿子现在谁在管?”汪晓村关切地问。
“我家里还有个老母亲,将近七十岁了,气管炎很严重,根本管不了孩子的。”
“那你把孩子接到身边来有什么困难?”
“孩子来了,要读书、要生活,我花不起这个钱啊。”
“所以,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你们农民工的待遇。”汪晓村说。
“你们的意见我一定带到会上”
两位农民工还在热线里告诉汪晓村,他们都参加了去年年初快报等单位组织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过团圆年的活动。汪晓村称赞说,快报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想得很周到,也很超前。
最后,汪晓村告诉两位农民工,今年两会上,大家都很关心留守儿童的问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要继续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这两天我们代表正在审议这份报告,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一定会带到会上的。”
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和谐社会大局
汪晓村说得没错。昨天上午浙江代表团的小组审议会上,他在发言中就呼吁要关注中国近2300万留守儿童。今年两会,汪晓村还打算递交一份《关于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建议》。
他手头有一份浙工大学生利用假期就留守儿童问题所做的调查。结果表明:84.6%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使这批儿童在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帮助和引导。而最令人堪忧的是,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乎到和谐社会的大局。”汪晓村说,现在已经到了要采取切实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时候了。
社会保险能转移,这是个好信号
汪晓村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核心问题是让农民工的口袋逐渐鼓起来,让他们真正有能力带着子女进城打工。所以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待遇。同时,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等。
对宋维富反映的留守儿童进城读书,尚须缴纳一定的借读费和学杂费,汪晓村尤其关注。他说,今年温总理的报告已透露,政府正在抓紧制定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的办法,这是个非常好的信号。“保险可以转移,那么国家在农村免除的义务教育经费,是否也可以有效转移到城市来呢?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