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的不多,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感到高兴。”今天,在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的家里,刚刚被评为省十佳热心老人的王慧林一脸真诚地对记者说。
10多年来,为了帮助18个有各种各样缺点的“问题小孩”,今年70岁的王慧林老人经历着旁人难以理解的复杂感情——既高兴又揪心。
高兴:每个“问题小孩”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王,我们学校有个初二男生,花钱像流水,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捣乱,怎么教育也没有办法,你帮帮忙怎样?”1995年,还没退休的王慧林接到了绍兴市第六中学一位校长的电话。
“孩子才读初中,不好好教育不就耽误了他一辈子吗?”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已经干了40年教育工作的王慧林急了,“还只是个孩子,怎么会教育不好呢?”
就这样,老人开始了与18位“问题小孩”的交往。在和第一个“问题小孩”同班同学的聊天中,他发现,这孩子虽然不守纪律、学习不好,但却在同学们的心中威望不小,原来小孩好打抱不平,颇受同学们喜欢。
“你已经有了见义勇为的优点了,要是上课不捣乱的话,不是更受同学们喜欢吗?”几次交谈下来,孩子就心动了。接下来,他又让学校组织了一次夏令营,带小孩去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体验炼钢工人的艰苦生活。半年下来,这个曾经让学校毫无办法的男学生终于“改邪归正”,读书用功了,最后考取了绍兴市商业学校,还当上了班长。
在老人结对的18个小孩中,不是学习不行,就是调皮捣蛋,但老人每次都总是努力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可惜的是,许多家长、老师都没有耐心去和小孩沟通,只是一味批评指责小孩,这样的教育效果自然不会好。”
揪心:每个“问题小孩”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在王慧林家里客厅的饭桌上,摆放着一封还未定稿的写给家长的公开信,标题是“家庭,孩子的第一学校”。
“这两天,我都在忙这个事情,等修改好了,我要把它寄给尽可能多的家长。”老人告诉记者。在10多年来和18位问题小孩的交往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让老人揪心:在每一个问题小孩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谈到至今不知去向的“问题女孩”小如(化名),老人感慨不已。为了帮助这位女孩,老人和其他热心人曾经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最终还是失败。
老人说,小如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3岁时父母离婚,妈妈改嫁,把孩子丢给了酗酒、赌博的爸爸,这让小如从小就养成了孤僻叛逆的性格。读初中时,小如开始彻夜不归。
老人找到了小如和她爸爸,一次又一次地找他们谈心,试图改变父女两人,但最后,小如还是在19岁那年和一位外地男友离家出走,至今不知去向。
王慧林在公开信中写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不仅是养育者,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说在教育小孩上有什么捷径,那就是父母首先作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