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安危?救人的时候还能这么想吗?”昨天傍晚,虽然是个阴天,但嘉兴李克孝的脸上还是发着光。
李克孝,76岁,他在说的是他2003年8月碰到的一件事:
当时,他住的小区有一间屋子火光冲天,里面还有一个人在高喊救命,着火的是只煤气罐子。
进不进去?这事,搁谁身上都要掂量掂量。
“好多人在看热闹,但没有人敢冲进去,煤气罐子在冒火,可不是开玩笑。”李克孝没有犹豫,他冲了过去,几下撞开了门,把冒火的煤气罐子关掉。
家里堆满了一个人的资料
目光越过李克孝,可以看见他身后一架子满满当当同一主题的书。
这些书的封面上,都鲜明地浮现着同一张脸,或严肃,或微笑——这是一张著名的脸,一张感动了中国人大半个世纪的脸。
他的名字,叫雷锋。
多达400多本的雷锋书籍只是李克孝的“雷锋收藏品”的十分之一,在他的书房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照片、报纸、邮票、纪念章和瓷器,都与雷锋有关。
自2004年3月以来,这位76岁的嘉兴老人,利用自己的收藏,在嘉兴以及邻近区域举办了60多场“雷锋生平回顾展”,参观人数5万余人。
他和雷锋有着类似的经历
和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李克孝认识这个名字的开始。
但是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李克孝对于雷锋的感觉除了敬佩,还多了一份亲近,“可能是我们有着类似的经历吧。”
一样是孤儿,一样做过钢铁工人,一样当过兵,让李克孝觉得,雷锋仿佛就是自家兄弟一般。
“他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舍我为人,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学的是啥?就是这么一点。”
李克孝说,雷锋做的好人好事,以及他的想法,都能引起他的共鸣。这样的共鸣,让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雷锋精神。
李克孝保留了196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和随后出来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同志专辑,这也成了他最初,也是最珍贵的收藏。
“雷锋是香港演员”
这以后的几十年,李克孝只是把收集雷锋藏品当做业余爱好。
直到2004年。
“我参加了关工委的一个活动,和那群小学生闲聊的时候,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知道雷锋吗?’,一个小朋友很兴奋地举了手,‘爷爷,我知道我知道,雷锋是香港演员。’”说到这里,李克孝停住了,脸色沉了下来。
回家后,他一夜未眠,辗转反侧到天明时,下了一个决定。
“我们的下一代,已经连雷锋是谁都不知道了,这不行,这等于是抛弃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呀。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必须做点事。”
当年的3月1日,李克孝迈出了第一步,在嘉兴市秀洲中学初中部举办了第一场“雷锋生平回顾展”。
那天,他起了个大早,把200多斤的藏品拖到路边,叫了辆车,运到学校里的指定地点,一一摆开。
这次展览,李克孝没向学校收一分钱,“我只提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参观完后,回去必须写一份观后感。”
76岁老人在公交车上让座
“我就是要大声疾呼,我就是要奔走相告。”
不仅仅是办展览,现在在任何场合,李克孝都不忘通过自己的方式,宣扬自己的主张。
“在公交车上,我要是看到有上了年纪的人没座位,我就站起来让座。大部分人看我这么个老头让座,都不肯坐的。但是我会坚持,我就是要做给一车人看。”
“让完座,我会走到那些还坐着的年轻人边上,要他们起来,给我让座。”
……
李克孝就这样坚持着。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人耳濡目染,也改变了许多。小孙女李晨毓每周三放学后,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把,从六楼开始,把楼道扫得干干净净。
10万元买藏品被他拒绝
李克孝没什么钱,两个儿子买房,他没出过一分钱,但在买这些藏品的时候,一百两百地往外掏,他从来没皱一下眉头。而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也才61元。
几年前,有一家博物馆开出10万元,要买李克孝的一件藏品,被他一口回绝了。
再办20年的雷锋展
李克孝说,有时候瞎想想,要是能中个500万就好了——他想买个房子,不要大,四五十平方米就够了,把他收藏的这些东西摆起来,弄成一个博物馆。
这只是瞎想想,因为他从来不买彩票。
“比较现实的是,我再活个20年,我再把这样流动着的雷锋展,办个20年。”李克孝抬眼,看了看四周,“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