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对这些高档品,困难家庭却不喜欢。自超市开办以来,这些东西就一直被“闲置”。
“大家电太耗电了,高档礼品也不实用,他们不需要。”超市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二手家电不安全
令工作人员头痛的,还有捐赠的二手家电。
与衣服相比,超市的二手家电区,货品却很少。
“困难家庭最缺二手家电,但居民捐赠量很小,尤其是电饭煲、电风扇等小家电。”工作人员说。
但不少超市仓库里,却藏着旧电视机、VCD和取暖器。据统计,下城区各爱心家园共“闲置”各类家电100多件。
“有些家电不是困难群众不要,而是不敢让他们拿走”,对此,下城区民政局副局长傅志军分析说,自从爱心超市成立,家电安全是“心病”。
他表示,很多捐赠来的家电,在家中使用了好几年,捐的时候以为好的,其实内部电路早就老化。“一旦受捐后发生意外,谁来负责?”
为此,下城区爱心超市,居民拿走每件家电,都要有傅志军签字。
>>>需求差距
捐赠方和受助方信息不对称
爱心超市有条不成文的规定: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捐赠物品”。
“接收居民和社会团体闲置的生活用品,是慈善超市物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对捐助者爱心的肯定”,南星街道书记陈少华说。
但为什么收来的爱心物品,却送不出呢?
陈少华分析,爱心超市在物品接收上,主要由居民主动捐赠,困难户需要什么和捐赠者捐助什么,两者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通畅,以致困难居民不需要的物品太多,需要的反而供给紧张。
生活用品最需要
记者调查发现,相比滞留的衣服,爱心超市各类日用品却是“抢手货”,很受困难户“青睐”。
以长庆街道为例,2007年1月的“慈善捐赠日”,共募集服装350件,文体用品2件,书籍10册,而困难群众急需的日用品却一件也没有。
“即使新衣服,也不受欢迎,日常用品却是家家户户必需的”,长庆街道民政科俞文玉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