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记者三路探访杭城内河水质(上)

  2007年03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杭州,286条大小河流穿城而过,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灵魂。《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描绘杭州:“杭州城里运河密布,其计12000座桥梁……”想想,当年的盛景甚于今日的威尼斯。

  2月15日,随着和睦港整治开工,杭州新一轮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拉开了序幕。5年内,杭州的273条河道将换新颜。

  在3·22世界水日前夕,本报三位记者各自骑车十多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写了一份关于杭州内河水情的调查报告。

  中河源头河水清。

  编后:记者朱成方是杭州下城区人大代表,中河进行第二轮整治是他参加下城区“两会”的建议之一。

  中河:上游清澈下游浊

  探访记者朱成方

  骑行距离:来回15公里左右

  3月17日下午,我骑上自行车,从南边钱塘江边的凤山水城门一直骑到北边京杭大运河边的武林水城门。

  从闸口的白塔岭到凤山门,这一段河道的水是清澈的,河道不宽,但水流却急。站在陡峭的河坎上往河里看,能看到水中摇曳飘拂的水草。河边立有禁止垂钓和洗涤的公益宣传牌。

  一位散步的大妈告诉我,天气好的时候,时常会看到有人在河边钓鱼。尽管这是不允许的,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却为之高兴:这条曾经被称之为“杭州龙须沟”的河,终于焕发了生机。

  家住河边信余里新村的袁大妈告诉我,她小的时候,中河的水是清的——“饭篮儿浸到水里,个把钟头再拎起来,篮儿里七当八都会有小鱼儿的。”后来,水变得墨墨黑,还发出阵阵恶臭,沿湖居民连窗子都不敢开。上世纪80年代,经达数年整治,中河水才慢慢变清了。

  顺着河道往下游走,越走越热闹,中河水却越来越让人担忧了:在上仓桥下,我看到一根直径约1米的水泥管子,从河坎通出在水底,管子口,河水浑浊一片。新宫桥上管水闸的一位知情人告诉我,这是附近工厂的排水口。离这个排水口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根直径约30厘米的管子正不断地有水流到河里,天是晴的,这根管子流出的水肯定不是雨水……

  新宫桥下有一道闸,急急流淌的河水在这里分作两路,一路从这里拐了个弯流向东河,另一路仍向下游流去。中河水流一下子缓慢了,两岸的各类排水管越来越多了,不用说,河水的清澈也在不断地降低了。到了水星阁的河尾,中河水质只能是四类到劣五类水质了。

  住在河边的居民们,特别关注中河水情。我每骑到一处,都会被居民们围住,他们说,与以前比,中河水是清了好多,但与大家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家住在庆春路边的胡爱玉大妈说,以前她只希望中河水不臭不脏就好,但现在,河边已成了公园,她更希望能看到中河里游着红色的鱼儿,就像在花港观鱼一样。

  -数据说话

  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长达数年的疏浚整治,中河清挖出10余万吨的淤泥,砌河坎三四万余平方米,还新建日处理40万吨的四堡污水处理厂,修建40座桥……

  -记者有话说

  中河整治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当时由于财力物力以及水平有限,并没有将中河沿岸的污水全部截流,同时那批截污管质量也不是特别牢靠,老化破裂等等状况不断出现。还有一个原因是河道本身造成的,这种沟渠式的河道,不利于水草和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减弱了河水的自净能力。听了这些解释,看着下游的劣五类水,我想,是否第二轮中东河整治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1] [2]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朱成方 余雯雯 编辑: 陈雪晔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