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杭州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新杭州人的愿望:下一代在城市快乐成长

www.zjol.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9:32:1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杭州的技工学校将向外来民工子女敞开读书大门——昨天记者从杭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的这一消息,也许可以让不少为孩子前途担心的外来务工人员展露笑颜。

  下一代的成长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的事情。这两天,在记者因“走近新杭州人”系列报道走近许多在杭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发现的一个现象是,不少已为人父母的民工们身上,都带着孩子的照片,有关子女的话题也是他们最愿意向记者敞开心扉的话题。

  杨荷仙的骄傲

  “我有一儿一女,都留在江西上饶。”说起孩子,在杭州四季青面料市场工作的王建民眼睛笑成了两道月牙。今年春节回家刚刚给孩子们带去一大堆礼物。

  从淳安来的杨荷仙在杭州生活了七八年了,工作是做家政。昨天,她一边帮客户清理房间,一边聊着自己的儿子,说起孩子的事她一脸的骄傲快乐:“儿子十五岁了,成绩特别好,年年考试都在前几名。我要把他培养到大学毕业。”

  最近,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在有未成年子女的杭州外来务工者中,70%不能够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和孩子一起在城里生活。当问及为什么不带子女一起来杭时,基本上都出于经济条件上的考虑以及作为外来务工者子弟在杭州入学读书的不便。

  杨荷仙告诉我,自己天天给人搞卫生,丈夫是当钳工的,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然而除去房租水电生活费等开销,加上家中还有老人要赡养,因此一年存不下足够供孩子在城里上学和生活的钱,只好把孩子留在了乡下。离开家的时候孩子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特别懂事,对她说:“妈妈,我以后要考上杭州的大学,和你住在一起。”

  等将来条件好了,能与孩子一起在城里生活,这是杨荷仙、王建民们最大的心愿。

  郭成英的心事

  对于那些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孩子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负载着他们的很多希望。

  郭成英的工作在风景如画的西湖里,她是一名船娘,来自浙江诸暨,你游湖的时候可能见过她。上周五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正被一件事情困扰着:到哪儿去找3万元钱赞助费,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附近上小学?

  穿着蓝印花布的工作服,郭成英告诉记者,来杭州已经7年多了,现在女儿也7岁了,一直带在身边,目前在上幼儿园大班。她和丈夫都在西湖里划船,生意好的话两个人加起来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她说:“条件比老家农村是好多了,但是离真正融入杭州的生活还是那么遥远。”

  “她下半年就能上一年级了,但是我们要进的那所小学要收将近3万元的赞助费,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啊!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翻来覆去地想这件事,有时候想3万元就3万元,让孩子去上个好的小学也是做父母的责任。但是,我们夫妻俩的收入实在不多。我还担心,劳动合同是两年一签的,到2008年6月份要续签,万一签不下来那我们一家的生活就成问题了。”

  带着孩子在异乡打工生活的压力,城里人也许无法体味。来自绍兴的谢迪敏来杭州已经三四年了,目前一家老小住在青芝坞的出租房里,一间简单的老式平房要容纳四个人,婆婆、女儿、丈夫以及她自己。他们一个月要承担400元左右的房租费,再加上水电费、家里的日常开销,每个月需要支出2000元左右。她四岁的女儿由婆婆带着,“孩子大了费用也大了,例如孩子生病带她上医院看病一次就要花费五六百块钱,奶粉的开销也很大,从出生喝到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花掉500元左右。所以以前我丈夫一个人工作根本不够家用。”而郭成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孩子才三四岁的时候,很爱吃零食,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零食,她就自己跑到冰箱里找,后来,不得不把冰箱锁了起来。

  望子成龙的父母

  和郭成英相比,邓卫星望子成龙的心情更迫切一些。邓卫星在武林路上经营着“杭州小师傅鞋艺”,1997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杭州,在稍稍站稳脚跟以后,就把老家的媳妇和儿子接到了杭州。他指着店面说:“这间十平方米的小店,一年能产出4万元的净利润,对我们外乡的打工者来说已经比较满足了。”

  衣食无忧的邓卫星想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培养问题,他们一家现在生活在昌化新村的农居出租房里,承担着一个月650元的房租费。他说孩子大了最好让他一个人一间学习居住,但是1000多元一个月的房租费实在有点压力。“我赚钱是为了孩子,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是我最大的心愿。”

  邓卫星的小儿子现在在杭州上小学三年级,平时没少花钱在孩子的教育经费上。其精心程度不亚于任何城里父母。每学期为了让孩子参加市青少年宫的辅导班,他每次都要从晚上开始排队,以便报上第二天的名,困了就在外面的空地上睡一会。青少年宫一学期的辅导费是400多元,孩子已经在那里学习了两三年了。

  除了参加少年宫的辅导班以外,他还给孩子请了家教,家教的费用是每小时15~20元,在孩子在杭州上学生活的这8年里,他花在孩子身上大概有四五万元,但孩子的学习一直上不去让他们夫妻俩很焦急。“我一直想给他换个好的学校,有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这高昂的赞助费实在交不起。”

  郭成英的想法也许与家族的经历有关,她父亲就在杭州划了一辈子船,一直希望能落户在杭州,但这个心愿直到退休那天也没有实现。与此同时,长期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们习惯了城市文明。郭成英告诉我们:“过年的时候回了趟老家,结果没住几天小孩就吵着要回家。老家连洗手间也没有,夜里方便只能用痰盂,烧饭用的还是柴灶,为了省钱也没装有线电视……别说孩子,大人也不习惯了。”郭成英显然也接受了许多新的思想,她告诉我们:“如果实在没钱,孩子就只好送到乡下读书了。乡下的学校条件差不说,上课就是教书背书;杭州的学校是全方面培养的,小孩还要学绘画和跳舞什么的,既动手又动脑,对小孩的成长很有好处。”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下一代融入城市的希望越来越大了,所以郭成英想咬牙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小学。她说:“孩子现在在我们身边,苦是苦一点,开心还是蛮开心的。她在身边我们也能安心工作,在西湖里划船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女儿了。”

  不管怎么说,外来民工子女在城市的路比他们的前辈要宽,作为新杭州人,他们融入城市的速度将更快。

  阅读延伸:

  资料显示,这两年杭城民工子女进入杭州学校的人数增长较快。在西湖区,2005年至2006年,城市孩子入学人数多了500多人,而同一时期民工子女入学增加700多人。今年招生预测数是143个班,而六年级毕业数只有124个班,这多出的近20个班主要是民工子女。

  2006年杭州小学入学新生中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000多人,估计在杭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大大超过10万人。

  各种政策也在逐渐放宽。从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后凡在杭务工的外来民工子女,可凭中考成绩单或初中毕业证书,直接到技工学校报名,学校择优录取。学生学习期满,毕业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由省劳动保障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和市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学校择优推荐就业,毕业生也可进入人力资源市场自主择业。这些技工学校包括:杭州高级技校、杭州汽车技校、杭州轻工技校、第一机械技校、第四机械技校、西子机电学校、浙江公路技校、浙江建安技校、杭州商业技校、浙江水电技校、杭汽发厂技校。

  郭成英们的愿望,快要实现了。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陆春 徐洁  编辑: 陈贾

相关稿件
·用精彩演绎生活:外来务工子女的求学故事 2007-03-16
·浙江:要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补习”游泳常识 2007-02-11
·一半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从没和父母看过一场电影 2007-01-10
·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车祸丧生 宁波按城市标准赔 2007-01-04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