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台插秧机
23日上午,村民陈振喜和往常一样在忙农活。这时候,他听到村道上有人叫他的名字,随来人一起出现在他面前的,还有一台他盼望已久的插秧机。
在柿后村这个小五金工业发达的村庄,靠种田过日子的村民已经屈指可数,而陈振喜就是其中的一个种粮大户。两天前的那个下午,陈振喜也是在田里忙他的农活,一个外村人走到他边上问这问那。
“你种的田有多少亩?”“这田都是自己的吗,还是租来的?”“一亩租金多少?”“种田效益好不好?肥料农药这些成本要多少?”“这些鸭子也是你养的吧?蛋鸭吗?每天可以产多少蛋?”
“这些田是我50元一亩租来的,去年种了20多亩,今年扩大到30多亩了。”“我种两季稻,早稻亩产有650斤,晚稻亩产有800斤。”“除掉200多元的肥料和农药钱,每亩可以赚400元左右吧。”“鸭子有400多只,每天可以产蛋300多个。”老陈一边回答这一连串的问题,一边心里在嘀咕:这陌生人人到底是谁?
当一旁的村支书告诉他,这是来村里蹲点的市委书记徐建华时,老陈一下子紧张起来。他告诉徐建华,市里和街道对自己这样的种粮大户是有补贴的,如果不算自己的人工,每亩400元的收益还算不错。
这30多亩田,400多只鸭,还有一池的鱼,都靠老陈和妻子两个人张罗,这让两口子觉得有点忙不过来。因此当徐建华问他有什么困难时,老陈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在心中埋藏了许久的那个愿望:我想要一台插秧机。
出乎陈振喜意料的是,徐建华当即拿出手机,给永康一家农用机械生产公司的负责人打去了电话。“你们这里不生产插秧机?那能不能想办法去买一台?市里要奖励柿后村的一个种粮大户,最好在星期六之前能送到。”
挂下电话,徐建华拍着老陈的肩膀说,你的这个愿望我一定帮你实现。朴实的老陈不知道怎么才能表示自己的感激,在兜里摸索了半天,摸出一包皱巴巴的烟,给徐建华点上。
而让老陈再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徐建华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包烟,并给老陈点上:“你给我点烟,是谢谢我送你插秧机;我给你点烟,是要谢谢你为永康农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大村小村握个手
柿后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中,有个叫东畈的村子。这个村有一口“奇特”的水井,井壁上密密麻麻地插着19根铁管子,一头没入水里,另一头,村民说,通过增压泵通往村里的家家户户。
这是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一直以来,全村人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这里。而令人担忧的是,有关部门来这里进行过两次水质检测,两次的结果都表明这口井里的水质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而这个自然村,也是整个柿后唯一没有通上自来水的村子。20日晚上九点多,六七个村民结伴而来,敲响了徐建华的房门。来人很是激动,隔着木板门,隐约听到他们在“告状”,喝不上自来水,通不上水泥路。一个多小时候,徐建华起身送走了这几位连夜“上访”的东畈村村民,他们的情绪已经平稳下来,反复对徐建华说:“书记,这个事情只有靠你才能帮我们解决了。”
由于历史原因,东畈自然村和柿后行政村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几年前,柿后村要造村道时,需要每个自然村都拿出十几亩地。东畈村说,你先给我们修路通自来水,我们再出地;柿后村说,你们要先出地,才给你们修路通自来水。一来二去,这个“梁子”结得更深了。
第二天,徐建华在村子里走访时,特意对柿后村的村支书陈建勇提出,要到东畈去看看。在东畈,他看到了这口插着19根水管的水井,也看到了泥泞不平的村道。
大村小村的书记干部坐了一屋,徐建华没有批评谁指责谁,而是指着墙上东畈老年活动室奠基捐款名单说,你们这个村子还是很团结的啊,团结就能办好事情。不管怎么说,老百姓的喝水问题是个大问题,大村小村再有矛盾也要让大家先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一番话,让原本紧张尴尬的气氛缓和下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柿后村答应在最短时间内帮东畈通上自来水,而东畈也同意先拿出一部分地来给柿后修路。
临走前,两个书记用力握了一下手,引来围观村民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们看到,原先冻结在两个村子间的坚冰开始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