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 雨转阴 气温6-11度
(一)
下午1时40分,我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曹锦喜一起到达芝英街道柿后村,开始为期6天的“蹲点调研谋发展”活动。村两委成员都已等候在陈氏宗祠前,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农村干部群众热切期盼得到更多的帮助,这就是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干部的服务。
见面会很快开始,没有什么客套和寒暄,大家就直接切入调研主题。在介绍起柿后村的现状和发展思路时,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勇和其他村干部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班子很团结,想做的事情也很多。集体经济的支撑力远远不能满足想办事之需,这是包括永康在内的农村普遍现象,需要给予正确引导,使他们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这个村2007年创业承诺目标,共计划了11项。村级工作存在的遗留问题和现实难题,如大自然村小自然村、大姓小姓之间的历史纠葛,结果造成东畈张姓自然村150多人,为村名称问题,连第二代身份证都未做,一拖至今。工业小区开发征地费欠款追缴,部分老房改造后新建房农户的老房子、老宅基地集体回收等突出矛盾,都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压力不小的“旧账”。我想,只有引导干部群众正视现实、直面难题,梳理旧账,才能逐步破解制约新农村建设顺利进展的焦点问题。
说起这些,由于受视网膜问题影响视力不好的老支书胡双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困难总会被克服的,关键是村干部首先要有信心。我对街道干部说,村干部真的不容易,不像一些吃“皇粮”的干部,干不好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他们不太可能有调动到其它村当干部的机会啊!我们下村调研,一方面要当好学生,虚心向乡村干部群众请教,另一方面要如何让干部沉下去,服务好。
镇里、市里的干部存在哪些问题?我请村干部谈谈看法,特别是作风建设年中应该如何围绕“三农”转变作风。可能由于街道和村干部在场的缘故,村干部们反而说了一些好话。初来乍到,有些事还得慢慢了解。我自问自答式地在镇、村干部面前说了3点想法:
――是否真正深入?群众盼望干部下村能够切实克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干部家中坐一坐、浮光掠影转一转”,“以形式主义贯彻形式主义”的现象,做到“身入、心入”,深入实地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真正深入到贫、病、残、老等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深入到具体困难和矛盾,深入工作现场一线和具体环节。
――是否诚心服务?群众盼望干部下村态度更好、热情更高,心里装着群众,对群众经常关心,克服“下村、不下村不一样”,“下村时热心、回机关后冷淡”,“把下村当成一项任务”的现象,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宣传到位、贯彻到位、落实到位;真正把工作职能、技能优势、便民措施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落实到办事环节之上;真正帮助村干部解决难题想点子、出谋划、多撑腰。
――是否带来实惠?农民盼望干部下村切实克服“唱功很好、做功一般”,“态度很好、实惠不多”,“调子很高、落实太少”的现象,真正为群众带来急需的政策、实用的技术、渴求的文化、短缺的资金,使农村最难办的事得到解决,使农民最想办的事得到落实,使群众最直接的利益得到维护、保障和发展。
(二)
见面会结束后,我被村干部引到村民陈方钦家。这是一幢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二层楼房,房子虽旧,略显拥挤,但也整洁,我和办公室的另一位干部安排住在一间。在这6天中,这位81岁的老人就是我的“房东”。给老人添麻烦了,我真过意不去。他和老伴,却因为让我睡硬板床而显得不好意思。硬板床挺好的,简单朴实,收拾得也清爽利落。当我把自带的被褥放下时,一种特别亲切感油然而起。
吃过晚饭,我和曹锦喜信步到村里各处转转。
走进一户农户家中,正在街沿钉木杆秤的男主人吸引了我。钉秤是永康的“老行当”,现在从业者已越来越少了。这位名叫陈文浩的村民,将木杆秤卖到安徽,每天的收入有60来元。我看到他的住房比较拥挤。一问,7口之家二个都已成家的小孩,只有这么两层的3间楼房,而且还不是村里住房条件最差的农户。看来,就是经济条件还过得去的村庄,住房困难户也还真的不少。
走进一个老宅院,碰上一位94岁的老阿婆。精神不错,衣服也很整洁。到他的房间一看,收拾得也很有条理。生活是清贫了一些,摸上去盖的被子也薄了一些,她却显得很安逸,很满足。她告诉我,3个儿子给她粮食供养她,而平日里都是自己烧饭,自己过生活。看得出来她的心里很和详和满足。
就在老阿婆的隔壁,住着来自贵州的一对小夫妻,正在煎着猪油,男的名叫张能。企业待他们不错,每月1500元的工资不仅及时发放,还交了有关社会保险。他的妻子在另一家企业务工,每月有工资800多元。晚上,他们也要去村里的露天舞池跳跳舞,而村里人,从来没有欺生、排外。他们说,在这里比在老家还舒服。他说他在这里旺丰厨具公司工作也有了3年了。去年春节时,小俩口带了6000多元存款回去的。从中可以看出,在这个本地人口、外来人口都有着2000多名的大村,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比较和谐。
(三)
晚上7时,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村干部、全体党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共有100多人。许多参会代表6点钟就到了会场。76岁的老党员陈加福说,在晚上开的会,这个村已至少有5年没有开了。
我作了集中宣讲教育。我说,柿后村是永康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一个面貌有较大改观的整治村,一个亲商、安商、爱商的地方,一个有发展基础的村庄,同时,面临的困难、问题也不少。如何破解成长中的烦恼、发展中的困扰?我认为:必须抓好和谐社会建设,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发展的和谐,心灵的和谐。
我说,与城市相比,农村建设的欠账太多,城乡要和谐发展,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时下,农民生活变好了,但基础设施、村庄环境还很差,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了,我们提出“三清四改”,就是要通过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来使大家生活得更好。做这一工作,政府主导,每年拿出1.5亿元左右资金来扶持,派干部下村来服务;农民是主体,大家要自觉加入到这件份内事当中。
谁来带领农民“三清四改”?当然是村级组织。我提出,首先要建设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村级组织,特别是既有办法,又能做事,更能发动群众一起做事的村党支部,村里的大政方针都能让群众知情,让群众定夺。同时,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群众说,党员不党员,相差几毛钱。党员们要做到,并不是相差几毛钱的问题,而是平常时候看得出,困难时刻挺得出,关键时候豁得出。
走出陈氏宗祠,已是晚上9点钟了,天气有些冷,我心里却很热,因为我感受到了村民对我的坦诚,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