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市委书记、市长张鸿铭蹲点临海涌泉镇梅岘村的第三天。通过前两天的走访、调查和沟通,书记和村民显得很熟了,关于农村、农民、农业建设方方面面的话题,几乎无话不谈,掏尽“心窝”。
清晨的橘园:书记和橘农聊柑橘施药技术
梅岘村面对灵江、背靠大山,早晨的空气尤为清新。
“你好,菊满!”
“书记好!”
还不到6点半,张鸿铭就起床了,他穿过村子的水泥路后,径直走到村后的橘园,远远看见老支书郏菊满,就上前招呼起来了。
这时,菊满正和老伴在田间给橘树施农药。于是,张鸿铭就和他们聊开了。
张鸿铭问:“你一年柑橘收入多少呢?”
郏菊满略显腼腆地回答:“3万元以上吧。”
他告诉张鸿铭,随着村里成立梅尖山合作社后,橘子创出了品牌,橘子的销路和价格越来越好,收入在不断增长。
听到这,张鸿铭非常高兴:“老郏,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吗?”
郏菊满开始皱起眉头,说到橘农们近来最烦心的事——一些买来的农药总杀不死虫子。
张鸿铭仔细看了老郏施的农药,随后和浙江柑橘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联系,让他们过来,进行取样、分析,再针对橘树的虫害情况,开个让橘农放心的“药方”,并反复叮嘱科技人员教好农民科学施药。
春天的阳光开始灿烂,张鸿铭走后,郏菊满看着科技人员忙碌的身影,他逢人便说:“书记真想到我们农民的心坎里了。”
公园的凉亭:一场自发的“预备会”
昨天下午是张鸿铭在村里调查研究的“重头戏”———与村民面对面恳谈。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昨天中午,记者走进梅岘村的时候,村民们几乎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来来来,我给你带路。”听说是来采访恳谈会的,一位中年妇女非常热情地带记者到会议地点———村后橘园旁那座很漂亮的公园。
离恳谈会还有个把小时,村民们吃好中饭就聚集在那里了,因为恳谈会是全开放的,除了村两委指定的老干部、企业主、村民代表外,每位村民都可以参加。
“我总得提个问题让书记‘难’一下。”
“我不会说普通话,等会还能与书记对话吗?”
……
记者赶到公园的时候,十几个村民聚集在公园的凉亭里,正在开一场“预备会”。
“村里引进企业发展是重要,我们请书记牵线搭桥。”
“通往水库的路今年必须开工兴建,这要提出来。”
“村班子建设也重要。”
……
村民们为下午如何向市委书记“发难”,纷纷开始策划和自拟恳谈提纲,争论得非常激烈。让记者吃惊的是,来自安徽的打工者李德文也来了。“我不为别的,只想向书记说说,我在这里打工四五年来了,生活得很开心。”
书记说:让公交车开到家门口
下午2点半,以“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恳谈活动开始了。公园的草坪上站满了群众,原先安排数十人参加的对话活动,却来了几百村民。张鸿铭被村民们团团围在中央。
由于村民事先“准备”好了,有关梅岘村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村班子建设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恳谈的气氛始终非常热烈。
“张书记,我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情能和你说说吗?我孩子上学每天接送很麻烦,不送要担心,送了又耽搁农活。”
站在人群中间的一位村民突然高喊着,由于张鸿铭一时没听懂他的方言,让旁边的人用普通话“翻译”了一下,随后就大声地对那村民说:“这问题我现在解决,我让公交车开到你家门口好吗?”
“哈哈,这样我们就放心了。”问话的群众笑了。
原来,张鸿铭在前两天的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梅岘村距离镇上还有一段路,村子紧靠省道,考虑到安全,村民一直为接送孩子而烦恼,他立刻与有关部门联系,让公交车在村口设立停靠站,全权负责该村孩子来回的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