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水有望甩掉“劣五类”帽子
钱江水昨起清洗运河,离“申遗”又近一步
鲜红的玫瑰花瓣,伴随着清澈的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运河。昨天下午2点半,杭州三堡船闸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这条为引水而专门开辟的969米通道,为解决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水质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永久的通道。
水质有望在短期内快速提升
“虽然运河(杭州段)干流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平均值有所下降,但水质改善幅度与人大决议的要求——甩掉水质‘劣五类’的帽子,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10月,杭州市政府向市人大提交的一份运河综合整治绩效评估报告中,将“运河水环境先天不足,配水缺乏连续性”,作为运河水质未达标的首要原因。
据分析,运河水质不达标,一方面是由于运河水系来水少,地势低,造成运河水环境承载能力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杭州市区河道配水缺乏持续性、连续性。
“从2001年起,三堡船闸就承担起了运河配水的任务。但由于三堡船闸同时也是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枢纽,承担着通航功能。所以,通航和配水一直是交替进行。配水一般只能安排在船舶航行较少的夜间。这种配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属于临时性引水。几年下来,运河的水质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与‘生态杭州’的打造、文明卫生城市的建设以及风景旅游名城的美称有一定的距离。”杭州市交通局负责人说。
三堡引水工程的建设,正是将这种临时性引水转变为永久性引水。从去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到昨天,经历5个月的建设后,一条耗资2451万元、全长969米、最大引流量每秒35平方米的引水专用通道顺利竣工。
记者昨天下午在现场看到,只要开启这条位于三堡一线船闸东侧的引水通道的上下游闸门,钱塘江水就能源源不断地通过引水通道流入运河,而丝毫不影响另一旁的船只通行。
这一专用通道,年配水量将在船闸原有基础上提高5亿立方米。运河水质有望在短期内快速从劣五类上升到五类。
离“申遗”又近了一步
“河水常清,两岸常绿。用钱塘江的水冲洗运河,使运河水质得到改善,对于运河的申遗势必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昨天,作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倡议者之一,杭州市政协委员、铜雕大师朱炳仁,听到三堡引水工程正式竣工的消息后很开心。
“运河申遗是个综合工程,其中包含多个品质,比如文化历史品质,经济品质、环境品质等。引水工程的建成肯定能为京杭大运河的环境品质加分不少。”朱炳仁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与罗哲文、郑孝燮两位老专家多次考察运河沿线。“运河的水环境治理好了,我们的运河离申遗的终点便又近了一步。”
当务之急要解决区域污染
该工程建成后,相当于运河有了专用的“水龙头”。杭州市港航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现在开始,他们将一年365天不间断地为运河实行配水。但为保证配水质量,他们下一步还将与林水部门一起研究最佳配水方案。
“只要钱塘江水质条件合格,也就是说江水的含沙率低于1kg/m3,含氯度小于0.25g/kg,三堡船闸就会开闸引水;当水质不符合条件时,就会关闭闸门。我们预计年可取水时间约在60%以上。”这位负责人说。
当然,从根本上解决运河水资源的问题,除了配水,还要解决水质污染的难题。如:拱墅、西湖、江干、下城和余杭等区域,大量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经支流进入运河。还有,2000年以来,尽管杭州对运河进行了疏浚,但近几年污染物排放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河道底泥又重新淤积,严重影响水质。此外,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等产生的污染源,对运河污染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