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同学为一张废纸“争夺”不休,这是记者日前在濮家小学四(3)班内看到的有趣一幕。小班长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样的情景经常在他们班上演,有时候是为了一个可乐瓶,有时候是为了一张报纸,每次都争得很激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半个月前,我们班创建了‘绿色银行’,每个人都是这所银行的员工。收入所得都是卖废品的钱,业绩突出的年底还有分红呢!”四(3)班班主任周吉乐呵呵地揭晓了谜底。
一张废纸诞生一家“银行”
原来,周吉曾在班级里看到过这样一幕:一张废纸丢在地上,孩子们一个个都漠然地走过。周吉刻意提醒了其中一个孩子,小家伙哦了一声,随手就把纸扔进了垃圾筒。正是这样一个小细节,让周吉萌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做些什么,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变废为宝。
把卖废品的钱归入班会费,周吉也曾经在其他班级尝试过,可他发现孩子们明显缺乏热情。于是,创建“绿色银行”的点子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周吉刻意根据同学们的住址建了三个分行——濮家分行、机神分行、城东分行,又投票选出了各分行行长、金融顾问、宣传理事、业务员若干名。如此新颖的形式让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他们发表自我演说担当职位,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踊跃收废品、卖废品,自觉搞好卫生。这不,以前倍受冷落的废纸现在一下成了抢手货。
银行的运营有声有色
银行的运营可谓有声有色,按照机构设置和“账目表”的要求,分行长每周汇报一周收支情况,每月最后一节班队课前,总行长及助理把各行收入的一半作为班会费,另一半由各行平摊为员工平均工资。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周吉还根据平均工资的高低分出一、二、三等奖,再由总行长发放各分行的“奖金”。奖金可不是真正的金钱,而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贴纸,贴在学生自制的环保荣誉卡上,既作为校每月评定“护绿先锋”的标准,又作为班级“年终分红”的依据,还可转化为班级奖励。
在同学们的积极努力下,银行才创立半个月就收入近90元,其中班费44.70元。每位学生的“月收入”从0.60元到1.83元不等。
金钱刺激是否太功利?
用金钱来刺激孩子们的环保积极性是否太功利了?对于这个问题,周吉并不担心:“月收入才1元左右,孩子们并不会太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为分行争光,所以更利于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那会不会有小孩子为争取奖励,把家里的废品全部偷偷拿来学校?周吉早早想到了这一点:“从家里拿到学校的废旧物品,必须有凭条,有学生和家长的双方签字,才能够以分行的名义出售。”周吉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有了家长的支持,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他们期待,到月底营业额一定要再往上涨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