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5点,杭州文二西路恩济花园的陈宗荣骑着他的电动车准时出门了。半小时后,在文三路高新电脑城旁拿完报纸后,他载着100多份当天报纸愉悦地前往目的地:古荡新村公交车站。
约6点,他便出现在天目山路388号附近的古荡新村公交车站。车站旁是古荡人行地道,地道有东、西两个出口。陈大伯的两个报摊就在地道两个出口处。
“我在这儿卖了4年报纸,去年国庆地道开通,人流分散了,我就想在西边放个自助售报摊,而自己在东边出口卖。”62岁的陈大伯,憨憨地笑了笑,“那时我们一起卖报纸的人都劝我不要放自助售报摊,说报纸要被偷的。”
或许是几年来对杭州的信任,来自江苏泗阳的陈大伯还是“固执”地在西边设了自助售报摊。自助报摊很简陋,几根皮筋栓牢报纸,上面用一个餐巾纸盒当作投币箱。
六个月只少两张报纸
从去年国庆节到昨天,陈大伯的自助售报摊已有整整6个月了。“生意还不错,每天自助售报摊能卖三四十份报纸,傍晚清点报纸和零钱。6个月里只少过2张报纸和1张地图。”昨天下午,在地道的东边出口处,陈大伯望着西边那个摊说。记者循着西边望过去,站在东边是看不到西边的报摊的。
20多天前,陈大伯发现东边的钱江晚报卖完了,就跑过去想从西边匀点过来。“我刚拿了3份报纸要走,一个正在候车的年轻人抓住我的衣领,‘你这个有没有了?’我还纳闷,什么这个有没有了,年轻人又气急败坏地指着我的胸口,‘你良心有没有了?’我这才反应过来,他把我当成偷报的了。”说起这事,陈大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瞧瞧,杭州人多热心。”
经常有人捎带早餐
7点多,从古荡人行地道口出来的行人越来越多,上班族总不忘在他这儿买份报纸,从对面菜场回来的也会带上一份报纸。“你早饭有没有吃啊?”有一次,每天都从这儿路过的一位老人问他,“还没呢,马上去买。”“早饭一定要吃,否则对身体不好。”“好的好的。”陈大伯应和。这位老人也走了。
半小时后,这位老人又来了,手里拿着一个饭盒。“走到我报摊前,他递过饭盒跟我说,这个你吃,炒年糕。”接过饭盒,陈大伯发现饭盒还热烘烘的,里面的年糕拌着肉丝和青菜。
又一个早上,一位每天到他这儿买报纸的年轻人,噌,放下一个包子,“趁热吃,挺好吃的。”
夏天来了,刚从对面菜场回来的一位女士,买了两个西瓜,走到他这儿,拿出一个来给他。去年年底,一位他熟悉而又陌生的女士跑到他摊前,拿出一个袋子,“这是红烧鸡,好吃的,你吃。”“我胃不好,吃不下,你自己吃吧,谢谢。”“你拿回家去,给家人吃。”陈大伯要拿出钱来给她,熟悉而又陌生的女士早走了。
这一群人,陈大伯都不认识,不知道他们姓什么,也不知道住哪儿,只知道他们经常从这儿路过,可能住在附近。现在,为了不麻烦大家,陈大伯只能“骗”大家,他告诉这些陌生人,上午9点,家人会他给送早饭来的。
凑来100元钱换假币
“这样的事情很多。”陈大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滔滔不绝。
去年8月的一个中午,一个男的向他买一张地图,递过一张百元纸币,等这名男子走后,陈大伯拿出来仔细看这100元钱,对着阳光看了又看,假的?真的?这时,每期《读者》必买的一位老顾客来到报摊前,看陈大伯疑惑的样子,她拿过来钱来鉴别。“大爷,下次顾客拿100、50元的钱来买,你不要卖给他们了。这100元钱是假的。”陈大伯心头凉了,居然是假的,地图白给不说,还用真币找了他90多元。说完,这位老顾客买了《读者》后走了。
约一个小时后,老顾客和另一个女孩又来了。“这个给你,把假的100元钱给我们。”陈大伯一看,一把钱放在他面前,5元、10元、20元各种面值都有,虽然面值小,但叠得整整齐齐。
陈大伯愣住了。“你拿着吧,不要紧的,这是我们办公室好多人凑起来的。”“我不能要的,对我也是个教训。”反应过来,陈大伯婉拒。“你不用跟我争了,大家省得麻烦,我就是旁边公司的。”说完,她指了指附近的“网新快威”公司,走了。
“来杭州5年了,卖了4年报纸,我觉得在杭州生活很舒服,心情愉快,只要我干得动,我会一直卖下去。”朴实的他,用简单而真实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