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是这次到云峰镇隔溪村蹲点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到村里,我就走访调查了村里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
在这次蹲点调研前,我曾经到濂竹乡、湖山乡等乡镇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农村这部分群体的生产生活存在很大的困难。像濂竹乡大竹村的潘陈川老人,与两个弱智的儿子一起生活,一年到头不能吃上一顿肉,栖居在一个废弃的谷仓里。看到这些情景,我内心很沉重。我敦促当地乡政府对其提供帮助,启动了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机制,帮其购买了村中的闲置住房,解决了她的居住难题。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生活窘境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我想,我们要尽我们的所能帮助这一部分人,早日使其摆脱贫困,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
前段时间,我又要求民政、农业、信用社等相关部门下乡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初步摸清了底数,针对全县12997名1500元以下低收入人群,拿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初步方案,准备对这部分人进行具体、有效的帮扶。这次蹲点调研,我也想对帮扶政策进行一次检验,确保出台的政策能“服”遂昌的“水土”。
今天,我逐户走访了村里的困难群众,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都在1000元左右,生活拮据。但与先前我所走过乡镇的实际情况不同,走进每一户人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徐水凤已84岁高龄,是农村五保对象。老人家虽没什么钱,但我转到厨房,厨房整整齐齐,灶台擦得几乎发亮,这很让我惊讶:人在贫困的境况下,仍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是难能可贵。他们生活虽然贫困,但心灵不贫困。他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好,不过,他们目前惟一能做到的是干净。
这使我对这个群体有了新的认识,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想法:制定好、完善好帮扶办法,找到解决贫困的“良方”,同时,也希望政策能抚慰这部分群体的心灵。
我想,没有这部分群众的脱贫致富,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不完整的,帮助他们尽快脱贫,是我们党委政府应该为而且可以为的“份内之事”。今后,最关键的是,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创新生产性扶持方式,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即将出台的办法能有效发力,惠泽百姓,使得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能早日走出困境,彻底摆脱贫困的侵袭与困扰。
(4月2日,陈建波记于云峰镇隔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