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 星期一 雨转阴
今天是蹲点调研的第三天。昨天上午走访了双红村3户普通农户家庭,今天上午又慰问了4户困难家庭。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越来越感觉到他们是可亲的,也是可敬的。当干部,不能以“父母官”自居,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两天走访和慰问的7户农户,不论是生活宽裕的家庭还是生活困难的家庭,主人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朴实的心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走访普通农户唐龙英家庭时,她告诉我,以前家里很穷,丈夫兄弟俩总共只有一间半泥胚房,结婚后连个像样的床都没有,没有办法,捡来棺材板当床板;靠着党的好政策,10多年前家里就住上了三层楼房,目前准备把房子再装修一下。我开玩笑跟她说,按民间说法睡棺材板是“发”的好兆头,她乐呵呵地笑了。80岁的党员老太太朱杏宝身体硬朗,性情乐观,朱老太儿子早逝,媳妇改嫁,常年与孙子两人生活,被列为“低保户”,去年孙子师范毕业后当上了小学教师,家庭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朱杏宝告诉我,家里刚刚摘掉“低保户”的帽子,日子会越来越好。她同时还表示,作为一名“组织同志”,不能为组织上做什么事,感到很不安。我安慰她说:“你辛辛苦苦把孙子抚养成人,还当上了人民教师,这就是对组织、对社会的贡献。”我们常说“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群众这种自发的“双思”教育,不也值得我们干部学习吗?
胡锦涛总书记向领导干部提出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并且身体力行,为全党干部作出了榜样。省委组织部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是一项务实之举,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干部要不要政绩?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应当追求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政绩,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和群众保持面对面交流,切实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以便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如果干部对群众仅仅是“叶公好龙”,群众自然也敬而远之,干部就不可能听到群众的心声,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油水关系”,永远融合不到一起。只有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
通过这两天对7户农户的走访和慰问,进一步加深了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一)要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坎上。平湖作为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28位的县级市、全省17个扩权县市之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上了快车道,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852元,双红村高于平均水平,达到9017元。但我们必须关注家庭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下这部分群众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一部分困难群众依靠低保补助金维持着基本生活,有的家庭虽然没有到“低保户”标准,但经济状况捉襟见肘。双红村现有低保户15户,占全村户数2.9%;新仓镇现有低保户251户,占全镇户数2.5%。今天慰问的3组马菊英家庭,全家靠丈夫不多的退休金生活,丈夫身体差不能劳动,儿子智力障碍,生活重担全在她身上,但她眼睛不好,又患有高血压,困难重重,我已叮嘱镇里的同志尽快与市民政、卫生部门联系,帮助落实费用,给马菊英治疗眼睛,她的视力状况对于整个家庭实在太重要了。党委政府要真正树立群众观点,切实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坎上,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经过努力让困难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一点。
(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现在农民最担心什么?在调研中感到“因病致贫”是农民的心腹大患。比如今天慰问的3组戚文良家庭,本来家庭状况不错,但老戚2005年得了肝病,祸不单行,媳妇今年初又患肺癌病故,家境一落千丈,现在镇、村正在为他家申请专项救助。现在平湖合作医疗筹资额提高到了每人120元,其中政府补贴70元,门诊费也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总体保障水平还不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比城镇职工低8-10倍。下一步合作医疗筹资金额还要逐步增加,政府补贴力度还要加大,以加快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唐龙英的媳妇生了女儿,按照政策可以生二胎,她却主动放弃了。唐龙英的媳妇说,在企业上班有养老保险,后顾之忧少了,生男生女一个样。国家的低保制度是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来制定的,现实中有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支出与收入倒挂,这些看似收入尚可的家庭,一旦家里有重症病人,家庭的生活压力就会很重,甚至连维持低保户的生活水准都有难度,成为“边缘家庭”。现在平湖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下一步关键要强化社会保障的“扩面增幅”,让群众过得更踏实。
(三)要继续加大扶贫帮困力度。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完善之中,很多方面还照顾不到。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必须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让“边缘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提高社会和谐度。虽然低保户依靠低保补助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但生活质量低,如果家中还有上学的孩子,学业可能会受到影响;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脱贫致富的希望就更渺茫,往往导致恶性循环。以今天慰问的马国强家庭为例,老马因伤不能劳动,妻子早年病故,依靠市、镇、村三级和亲戚邻居资助,家庭生活有了保障,女儿上了师范大专。如果没有得力的救助机制,这户人家很难摆脱困境。我们从2005年开始分年实施“百名局长帮困”和“百个支部扶贫”的“双百帮扶工程”,目前有451名副乡科级以上干部与困难户结对帮困助学,211个党支部与农村困难户结对扶持改造危旧房。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带动下,社会各界兴起了扶贫帮困的热潮,近两年累计有636户农村困难户告别危旧房,搬进经济适用的新瓦房,4700多名学生享受到各类助学金而正常求学。今年我们还要面向低收入家庭再推出100套经济适用房,帮助200户农村困难家庭改造危旧房。
(四)要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今天走访的3组农户纪秀龙,不仅担任村民组长、村治安巡防员、村保洁员,还负责耕种7亩承包田,承担大部分家务,很辛苦,也很充实。老纪告诉我,每天早起为老伴、子女、孙子做好早饭,然后看他们上班上学,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这是老纪的和谐家庭观。我还听到一些平湖农村和谐家庭的故事,比如广陈镇有个四代同堂大家庭,三兄弟抢着把父母接到家中住,很感人。当然现实中也存在不孝敬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我们的农村基层组织要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善于做好引导、调解、转化工作,让一个个家庭都和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