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泰顺县委书记 陈浩
(4月5日 雨 写于三魁镇卢梨村)
这次蹲点调研的三魁镇卢梨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上世纪30年代刘英、粟裕曾在这里打过游击战争;同时,也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1500多村民的人均收入还不到3400元。如何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回想几天蹲点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走出大山闯世界。“如果不是走出去,连块砖也砌不起来”,是走访农户中多次听到的一句话。村支书王贻芳告诉我,村里50岁以下的劳力都外出务工经商,盖新房几乎都是外出赚回的钱。我也一直在想,作为发展环境和资源都不是很理想的泰顺,一方面外出务工、在外创业,可以让更多农民分享他乡的发展环境和资源;另一方面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能够提高留守农民的资源占有率、使用率。而像这么一个偏远山村,农民并无技能、信息、资金优势,是如何大量走出去、出去干什么、干哪些较好,出去后碰到哪些困难、政府能帮助解决什么?相信从中找出一些特点和规律,对于引导更多的泰顺人走出山门闯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土地流转求效益。听说以前卢梨村高山蔬菜小有名气,这次倒发现山边山园抛荒不少。深入调研后,发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业效益低,二是农业抗台风等灾害能力弱,三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既然如此,能否引进龙头企业来经营高效生态农业,农民从中一则可以获得土地出租收益,二则可以在家就业增收。但承包权属于各家各户,龙头企业要集中大片土地,往往在成片土地中有部分农户要留作自己耕种。后来,我给村里想出了个主意,就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零星土地经营权置换,达到整片土地集中流转。
乡村旅游促增收。几天来,我一直思考着卢梨村如何利用丰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也以自己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样本”进行调研。今年新58省道贯通后,温州市区到卢梨村不过一个多小时,一是可把古廊桥、红军路、五级瀑布、千年古刹、千亩阔叶林等资源串起来,解决看什么;二是可挖掘“样样有一点”农业的潜力,解决吃什么;三是可利用大量“抛荒的新房”,解决住什么;四是可开发进深山采野菇、挖竹笋、找山珍,登千米山顶观日出、看夕阳、览众山等活动,解决玩什么;五是可提供农家鸡、有机茶、干山货等产品,解决买什么。我想,发展乡村旅游对全县来说都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扎扎实实地干,乡村旅游路很宽畅。
蹲点卢梨村像置身洁净、文明的社区,是什么让村里发生深刻变化,又能保持良好民风?调研中,我发现卢梨村一是有一套好班子,有一位像郑九万一样的好支书带着大家干;二是有一套好制度,如村主要负责人不直接经手财务,干部干净干事,群众明白满意;三是有一套好做法,村里有大事或项目,先让村民讨论行不行、怎么行,在决策前完善思路、统一思想。如去年村里开展村庄整治,就是先让大家充分讨论要不要整治、能不能承担自家任务,最后像村里说的“政府拿味精,调动村民拿主料,让村里变漂亮了”。今年,大家又满怀信心要创建省级奔小康示范村、市级生态村。调研后,有关部门对“赤膊房”整治、污水处理、公厕建设等提出了建议。村里也说自己先议一议,等村民认为自己要干了、村民代表会议定了,再争取上级的支持。我告诉大家,蹲点调研在继续,过几天大家思想统一了、方案出来了,我再过来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呀,不管是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还是开展环境整治、村镇建设,政府支持是“味精”,关键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大家拿出“主料”,共同做好新农村建设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