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总人口77.4万,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秦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县,1992年撤县设市。
上虞素有名士之乡美誉,人文积淀深厚,是全球最早的青瓷发源地之一,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市内有“江南第一”曹娥庙、“东山再起”娥江景、英台故里祝家庄、白马湖畔春晖园等名胜古迹,也孕育了王充、魏伯阳、谢安、谢灵运、章学诚、马一浮、竺可桢、胡愈之、经叔平、谢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去年,被命名为“中国英台之乡”。
上虞素有“九县通衢”之称,境内铁、公、水交通齐备。杭甬铁路、104国道、329国道、杭甬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杭甬运河穿境而过,规划建设中的杭州湾绍嘉跨江大桥将使上虞纳入上海一个半小时交通圈。
上虞素为物华天宝之地。二都杨梅、崧厦霉千张为古代贡品,盖北葡萄、下管板栗、女儿红黄酒等扬名在外。改革开放以来,上虞先后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经济强市、浙江省文明城市、浙江省教育强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65.94亿元,财政收入25.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
上虞支柱行业优势明显。全市有机电、化工、轻纺、建材、食品等五大行业,其中机电、化工是支柱行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块状特色经济较快发展,形成了灯具、伞件、铜管、手套袜业等块状特色经济,被命名为“中国伞城”和全国乡镇企业铜管专业工业园区。上虞是全国闻名的“建筑之乡”,现有特级建筑企业7家,一级建筑企业15家。2006年,实现建安产值473亿元,连年位居全省首位。
上虞规模集群富有特色。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余家,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94家,超5000万元178家,11家企业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拥有上风、阳光、卧龙、龙盛、国祥等5家上市企业,阳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龙盛是全球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国祥为首家台资在大陆上市的企业。形成了一批主导产品,阳光牌节能灯、龙盛牌分散染料、卧龙牌微分电机等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龙盛、闰土两大集团分散染料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工业类电机市场占有率也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国内重要的电机生产基地。
上虞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拥有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大承载平台和多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形成功能齐全、分工合理、错位发展、竞争力较强的机电、精细化工两大特色工业区,其中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围涂将进一步拓展上虞的发展空间。
上虞城乡一体城市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1.5%,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4平方公里,一江两岸城防景观带建成开放,商贸流通日趋繁荣。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载体,完成行政村规模调整,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双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百里清水河道工程”、“千库保安”工程、“乡村康庄工程”,行政村宽带接通率为80%。
上虞各项事业日益繁荣。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较为活跃,已有415家企业与国内248家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百余家;省教育强市创建通过复查验收,医疗保健水平日益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现“五险”合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三无”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平安上虞”扎实有效,党建工作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