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委“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要求,4日上午,我来到新建镇庙后村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蹲点调研。
庙后村是一个典型的靠农业吃饭的村,村经济发展在全镇处于中偏下水平,2006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农业主要以禽类养殖、种粮、茶叶、水果为主。但农业的规模经营明显不够,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养殖大户只有3户,种粮大户没有。通过一天的走访了解,可以看出这个村的双委班子成员还是团结能干的,能够面对现状,通过认真调研,积极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引导农民走规模发展效益农业之路。
“村里通过‘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形式,使特禽养殖小区项目很快得以上马,搞规模经营效益农业的决心更大了。”在特禽养殖小区,该村农民项目负责人陶金龙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上午,参加了村双委会议,听取了村支部书记陶怀奎关于村基本情况汇报。下午,我又实地察看了规划特禽养殖小区及海南文昌鸡养殖基地地块。这两个项目都是通过“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及山地经营流转形式,解决了项目的用地问题。
在调整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深切地体会到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仍然是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禽养殖小区负责人陶金龙,是村里的一个致富能人,脑子活,有闯劲。他在1983年部队退伍后,就一直在上海、嘉兴等地从事家禽养殖、禽蛋批发生意,2004年底回家乡发展,成立了缙云县龙腾禽蛋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多人。今年初,陶金龙通过对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市场调查,看准了鹌鹑这一养殖项目,打算建立50亩以养鹌鹑等特禽为主的养殖小区。
陶金龙的想法得到了村双委主要干部的支持,但第一步就面临着土地集约问题。村民主任陶锦华告诉我,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必须走规模之路,这一点村双委一帮人是统一的。他们于正月十三召开了村双委、党员、村民代表等22人参加的会议,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决定将土名为如弄水库口的一块50亩的山岙地承包给陶金龙,这里立地条件非常适合养殖开发,但牵连该村33户村民。会议结束后,村双委干部就分头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同时,为了村民和基地开发者都不吃亏,村双委通过多方面了解,最终决定租金为每年每亩300斤稻谷。做干部就是要这样,即要为农民利益考虑,也要兼顾投资方的利益。村民主任陶锦华对我说,他们将以每年每亩350斤稻谷租给陶金龙,这样也能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我的子女都在广东养鸭、养虾,他们都是靠规模经营赚了钱。”在走访中,第一个带头签了协议的陶启才很有感触地对我说。
搞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土地要素市场的培育,有利于规模经营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明显提高了土地的经营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曾在村里养过鹌鹑但亏了本的陶国华村民对我说,他当时养了5000多羽鹌鹑,但苦于规模不够,经销商根本不看重,销路一直不好,结局就是亏本。在走访中,村民代表陶万德表现得特别中肯,他说,支持村里发展规模农业,是我们村民特别拥护的事,只有以点带面,以富带穷,才会共同奔小康。村民主任陶锦华也诚恳地说,对不支持的农户,我作为村民主任带头将自己的田地与他交换。
走访中,陶金龙算了一笔帐:特禽养殖小区年饲养30万羽,全年可产禽蛋45万公斤,以每公斤6元的平均价计算,产值可达360万元。鹌鹑还可出售,按市场价每只1.2元计算,也有36万元的收入。由此可见,规模经营效益农业前景是广阔的,交谈中,陶金龙踌躇满志,他告诉我,只要他的基地走上了正轨,他将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免费为农民提供种苗、饲料、技术,将规模再扩大,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同时,他还要利用鹌鹑的粪便种植水果,在小区内套种20多亩提子,提高小区的效益。
体会:土地流转是集法制性、经济性、社会性于一体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引导,以村民自愿为原则,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集约经营规划,让农民朋友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发展现代效益农业中“流”出一片崭新的增收天地。
(4月4日夜于新建镇庙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