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要求,4月4日,我来到缙云县新建镇庙后村蹲点调研。驻村后,我采取听、看、访、谈、讲、调、写等多种形式,多层面了解村情民意,深层次思考群众难题,力求解剖麻雀,总结规律,指导工作。
几天来,我真切感受到省委部署的“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针对性强,体现党的宗旨,符合群众愿望,顺应时代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致富的紧迫感强;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责任心也强。在当前开展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我觉得要做到“四个有”:
有心,就是要有一颗扑下身子听民声、解民忧的真心。这是蹲点调研的动力之源,也是访民情、知民意的重要前提。
这次蹲点调研,历时一周,群众会不会欢迎,能不能真正与村民说到一块去,出发前,我有一些担心。但我想,取得群众的信任,关键在于自己,只要保持一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真心,激励自己真正蹲下基层,真正走进农村,真正融入群众,老百姓就会跟我掏心窝子,说心里话。
庙后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235户789人,耕地面积334亩,长年外出有200多人,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增收途径缺乏。面对这样一个欠发达村,结合全县农村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农村发展机制创新、农村经济集约发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等调研课题,放下“架子”,沉下心来,走村串户,问计于民。进村第一天,我就安装了民情反馈箱,征集群众意见;实地察看了村里的特禽养殖小区和海南文昌鸡养殖基地,走到田头地角与农民拉家常,话农事。之后几天,又召开了村务民情恳谈会,认真倾听、记好群众的意见;走访了致富典型和村民代表,跟农民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作了新农村建设形势报告,与农民共同展望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在调研中,我坚持轻车简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交农家友,说农家事,以甘于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农村的干部群众学习,以不作秀、不搞花架子的决心,力求把话说到农民的心坎上,把事做在农民的所盼处,以真下基层、真贴群众的情怀,亲近人、感染人,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行,就是要有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这是蹲点调研的目的所在,也是促发展、谋民利的根本要求。
党委政府空喊口号,不见行动,最容易失民心、惹民怨。蹲点调研,是与群众零距离地接触,群众听你言,更观你行,因此,不仅要带着一颗真心去,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让自己真正转作风,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庙后村经济发展有潜力,机制改革有活力,干群齐心有合力,村双委为今后发展绘好了蓝图:建设特禽养殖小区、海南文昌鸡养殖基地,发展150亩的笋竹两用林,开发葛麻弄水库“农家乐”旅游,上马自来水、村庄整治、土地开发等项目。我始终认为,对于农村,扶发展是真扶持,帮项目是真帮助。蹲点期间,我召集农业、财政、国土、林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在庙后村现场办公,从加快庙后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政策扶持、项目帮扶等方面开展了协调工作。如将该村列入“十百工程”重点整治村;将该村饮用水工程列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并争取国债项目等,为庙后村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同时,听说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缺技术,我就带领农技专家,上门给庙后村的种养大户作技术辅导;深入到老党员以及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切实为困难群众送温暖、送关爱……。在调研中,我坚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树立领导干部亲民、爱民的新形象,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有醒,就是要有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的思考和感悟。这是蹲点调研的题中之义,也是集民智、创新路的有效方式。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往往就蕴藏在群众的创意中、群众的实践中。在蹲点调研中,要善于发现群众的创造,勤思勤悟,总结规律,提练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全局。
庙后村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以“反租倒包”的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连片开发。50亩的山岙地,村民以每亩每年300斤稻谷租给村里,村里又以每亩每年350斤稻谷承包给村民陶金龙建设特禽养殖小区,实现了特色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村民得实惠,村集体也能够受益,实现了多赢。庙后村的经验给了我启示,农村土地流转也不是大难事,关键是要落实好“三个要”:一是原则要坚持,做到“依法、自愿、有偿”;二是程序要到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协商,签订好协议;三是关系要和谐,做到责权明晰、各方融洽。从更深层次上讲,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四个动”:一是规划要引动,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编制好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规划;二是项目要带动,以产业基地、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干群要联动,村双委要团结协作,村干部要率先垂范,广大村民要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四是政策要驱动,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各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倾斜力度,这些感受和体会对于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有信,就是要有立说立行、说到做到的品质和形象。这是蹲点调研的基本要求,也是得民心、聚民心的坚实基础。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实守信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干群之间缺乏信用,就难以做到上下齐心,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在调研中,庙后村家庭来料加工经纪人朱良珍的“诚信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她说,第一次到义乌小商品市场做来料加工生意,由于老板不信任,只给了2000件加工材料,还要求次日一早交货。回来后全家人忙了一宿,准时送货到义乌,车费花了70多元,赚来的加工费只有28元,亏了。但也正是这第一次的“诚信”,她与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这位义乌老板还准备将加工设备搬到庙后村,建立来料加工基地。普通农村妇女的诚信赢得了信任,获得了利益,让我深思。在诚信社会建设中,政府应该成为典范。而在老百姓眼中,政府是抽象的,领导却是具体的。这次蹲点调研,我召集有关部门就庙后村农业基地开发、村庄整治、饮用水工程等多项工作落实了不少帮扶措施,这也是党委、政府对庙后村干部群众的郑重承诺,如果不能兑现,损害的就是党委、政府整体的形象。蹲点调研结束后,一定要确保作出的承诺不会“人走茶凉”,必须一件一件抓督查,一项一项抓落实,真正还帐于村,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