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市场中这样的孩子随处可见 叫卖声陪伴童年

www.zjol.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7:20: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旧货市场里嬉戏的孩子。

  杨晓轩 唐光峰 屠春 摄

  他们是一群漂泊在都市中的候鸟,劳作在杭州的各类市场。

  他们是跟随其后的小鸟,在喧嚣的市场里,一天天长大。

  在杭州743家市场中,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学龄前的孩童们,不得不陪着忙碌打拼的父母。婴儿的时候,他们在货架上酣睡;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还在市场里穿梭嬉戏。

  父母期望孩子能扎根杭州,未来成为能立足城市的“新杭州人”,但眼下生活的种种艰辛,使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他们有太多的无奈。

  这些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多家市场。当我们把镜头对准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时,那一张张脸,平静、漠然、焦虑、迷茫、渴望……

  香菱:在市场里成长

  杭州三里亭蔬菜批发市场,运蔬菜的三轮车、小货车穿梭其间,卸货的、称重的、讨价还价的,一派热闹景象。在批发萝卜的摊位前,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东跑跑西窜窜,大概两岁模样。

  她专注地看着我手里的烧饼。我把烧饼递给她,她想也没想,接过去就香甜地吃起来。

  萝卜摊位的老板娘正忙着做生意。一番讨价还价后,一编织袋白萝卜以5元价成交。老板娘这才顾得上跟我说话。她姓张,和丈夫都是山东的,在杭州批发蔬菜3年多了。小女孩是她的女儿,叫香菱,是在老家生的,生了就带过来,一直跟在身边。

  正说着,一辆运蔬菜的大卡车开了过来,大卡车摁响喇叭示意路上的人走开。小张赶紧过去拉女儿:“车来啦,别乱跑!”

  “生意是很忙,不过批发其实赚不了多少钱。”小张说,进货出货基本上都在凌晨进行,有时凌晨丈夫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抱着孩子来帮忙。“这孩子就是在市场里长起来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匆匆瞥一眼孩子。小香菱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小张扯着嗓门大喊了两声,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嫂拉着香菱回来了:“你看看,又跑到我那儿去了。”小张笑笑,把香菱抱起来。“她老是这样东跑西跑地玩,再过一年,上了幼儿园就好了。”

  三里亭市场管理处负责人告诉我,市场内每年发生好几起孩子走失的事情,都是大人忙着做生意,小孩子乱走。

  喻琪:我想呆在杭州

  位于绍兴路的杭州旧货市场,生意清淡。许多店店门紧闭,一些旧家具摆在马路边卖。卖家闲得无事,围坐在一张旧桌边打起了扑克。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独自半躺在一张售卖的旧床上,脚蹬着一只矿泉水瓶,无聊地玩着。

  小男孩叫喻琪,来自河南信阳,父母一直在旧货市场做生意,孩子的爷爷奶奶70多岁了,没精力照看,父母只好把喻琪带到杭州。

  父母在发愁,愁着旧货市场要搬了,不知道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做这个营生。

  父母更为孩子发愁。喻琪已经6周岁了,下半年就该上小学。可是去哪所小学,怎么才能上学,都不知道。妈妈说:“民工子弟小学?听说不好进啊。你说,孩子眼看就要上学了,一点着落都没,怎么不着急嘛?”

  孩子毕竟童真,没有父母的心事重重。他喜欢杭州的美丽和繁华,想念家乡的亲人和乡味。

  我问低头玩着旧橱柜上钥匙的小喻琪:“喜不喜欢杭州?”

  “喜欢。我想呆在杭州。”

  “那你想不想家里的爷爷奶奶?”

  “想啊。五一放假,我要回家去看奶奶了。”

  大概很少拍照,当摄影记者给他拍照时,小喻琪高兴地摆着各种动作,拍完了还跑过来看看拍得怎样。

  离开时,看着无忧无虑的喻琪,我耳边回响着喻琪爸爸的话:“实在不行,我们就回河南了。”

  记者手记:谁能读懂他们眼中的孤独

  第一次在市场里看到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心里突然就一酸。那时我刚刚做了母亲。

  当我们不仅留意,而且认真地开始做这个专题的时候,我的辛酸变成了震动。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杭州地区目前有各类市场743家,其中农贸市场334家,综合类如小商品市场89家。其他还有专业、综合材料市场等。而这些市场里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因为成本较低,年轻的外来夫妻打工者居多。这些小夫妻店或摊位,除了部分把孩子留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还有的就成了市场里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像农贸市场、社区小店、郊区的副食品市场、蔬菜批发市场、二手货市场等成本比较低的经营户,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极为普遍。这些孩子三岁以前多选择留在身边。还有相当部分孩子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却仍然没有入园。

  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为了摆脱贫穷,也许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起早贪黑。我能感受到,他们在努力做一个新杭州人,他们也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虽然,对身旁的孩子,他们不得不选择暂时遗忘。

  年幼的孩子,虽然不用与父母分离,但他们始终生活在城市边缘,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成长,对故乡的记忆慢慢褪去,而对生活其中的城市,靠近的同时又显得疏离。或许,他们只是过客。

  然而眼下,孩子们依然天真不知愁滋味。只是,当他们玩累了,蜷缩在市场里的椅子上时,安静得让人觉得落寞。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赵红燕 戚爽  编辑: 陈贾

相关稿件

[4月19日·精粹]网游防沉迷系统遇破解尴尬

·“蒲公英”想要一个家 走近杭州流动儿童 2007-04-18
·在浙流动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2006-10-02
·学生每天“文体一小时” 改善流动儿童读书条件 2006-09-30
·嘉兴“同城待遇”引来大量流动儿童入学 2006-09-08
·“流动儿童”免费种疫苗 2006-04-2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