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阅读 |
|
蹲点调研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身入”更“心入”,形成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我们约定:今后还要经常来。
|
|
|
|
|
夜深了。农村的夜确实与城市不同,没了汽车的鸣叫和人声的嘈杂,显得清幽而寂静。一天走访下来,不觉有丝毫的累,所接触的人、所听到的事又浮现眼前。
邹家波,一个敢骑着摩托在茶山上来来往往的退伍兵,承包了村里200多亩荒山发展名茶。汪日成,放弃在温州缝纫机厂当机修工的良好待遇,回村租下25河滩地种桑养蚕。江国兴,平均海拔560米的高田坑村村支书,不仅带领十多户“高山族”到池淮镇星口脱贫小区安居,还瞅准脱贫小区里众多的富余劳力,引进来料加工业,自己获益的同时,为众多村民找到了就业增收之门。
这三个人都是农民,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洗脚上田”,开始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事商业、服务业。他们的创业模式已经成为村民效仿的对象:在长川村,从事名茶生产的大户去年就发展了四户,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民今年新增七户。村支书算了一笔帐:开化龙顶一年可以采三季,一个长川村妇女一年如果能采茶100天,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4000元以上,仅此项,长川农民的务工收入就达四五十万元;为将河滩地整理成桑园,村里动足了脑筋。桑园建成后返租给农户,今年全村预计养蚕50张,收入10万元;另外,村集体每年还可收租金1万元。这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夜更深了,我的思维越发活跃起来。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希望也在农民。只有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农民真正发展起来,农村的发展才有根基和底气。在开化这样一个农民占八成的欠发达地区,需要的正是更多像邹家波、汪日成、江国兴这样的新型农民。这种新型农民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农民来说的;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产业化速度前所未有的当代,传统农民已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型农民的产生有其必然的一面;新型农民必须有文化、懂科技、肯吃苦、善经营、能创业、敢担当,表现在外则是开放、大气、有为的精神特质。
继而我反思了正在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一方面,我们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注重各种技能的教育上,还要注意对观念的创新,对创业激情的开发;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更务实的培训形式,比如邀请正在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农民走上课堂,为学员说说创业故事;将各乡镇、各村的土地等资源包装成一个个投资小、易进入的项目,推荐给参加培训的农民;还可以引导农民先选择创业项目,然后边实践边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3月21日夜,记于长虹乡长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