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杭州“年纪”最老的老街,市区最大的历史街区划分为三个空间,八大特色主题功能区,打通杭州历史发展的“文脉”……昨天,同济大学著名建筑学教授项秉仁向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介绍了中山中路的设计成果,并准备将设计理念“植”入到明年元旦启动的中山中路综合整治保护工程中。
保护是整治的首要前提
中山中路是杭州古城内历史渊源最深厚、地位最突出的商业文化街区,集中体现了杭州古城特色和近现代的沿街商业建筑风貌。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以中山路为中心,北至体育场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长3.6公里,总面积约84.7万平方米。
街区将体现“三轴”的设计理念。首先是保护之轴,尽可能保存展现历史真实图景。尤其是建筑物的外部及内部特点,包括尺度、大小、结构、材料和色彩等因素,以及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关系。
其次是整合之轴,将街区周边的诸多历史街区,比如十五奎巷历史地段,清河坊历史街区、元福巷历史地段、中山中路南北历史地段等加以整合链接,形成以中山路为发展轴线、横贯杭州古城的历史街区群,梳理杭州城市的发展脉络,集中展现杭州的历史变迁。
最后是延续之轴,一方面要保护历史街区原住民生活的延续性,同时改善历史街区中的城市基础设施。
将中山路分为三个空间
南段:
步行街区“老字号”
尽显商业街风貌
恢复并振兴传统中山路商业街风貌格局,保护传统老字号店铺及其特色产业。同时对文化宗教建筑、名人故居,如凤凰寺、于谦故居、叶种德堂、鼓楼等本功能区中重要的历史建筑加以发掘整理,在保留其现存功能的情况下,梳理其周边环境,将其改造成为主题化的文化场所,有效利用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打造杭州规模最大的历史步行街区
具体包括传统清河坊、精品太平坊、特色保佑坊三个主题功能区。
中段:
风貌街区
保留传统民居院落
保留两片中山中路历史地段及较为集中的控制保护的历史民居。通过保护整治,将一部分民居院落置换为独具传统风貌的民俗文化设施,展现地方文化精华。
将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征相适宜的社会需求引入这些控制保护的历史建筑当中,例如开辟文化沙龙、艺术家工作室等。最大程度地挖掘历史建筑的当代价值,激发功能区的活力。
具体包括时尚三元坊、文化崔家巷、休闲石贯子三个主题功能区。
北段:
商贸街区
演绎现代都市空间
由于城市改造较早,历史街区特征已不明显,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较少。现代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历史建筑碎片相夹杂,建筑风貌反差很大。在设计中通过建筑立面的整治,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具体包括孩儿巷商住功能区及百井坊商贸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