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下来,小小粥铺光卖粥就有3000多元收入。杨秀彬最头疼的是,因为场地有限,很多顾客只能在露天等,他的生意就只能看天吃饭。天气好的时候生意明显好,一刮风下雨生意就跟股票跳水一样。他希望能够尽快积累资本,租个大一点的店面,有一个好的就餐环境。
一元烧饼一火十五年的秘密 成功秘笈:专注
一个周日的下午1点,记者如约来到杭州浙大西溪校区北校门对面的胖子烧饼店。卖烧饼的大叔一边一刻不停地忙,一边就跟记者聊开了:“我卖了15年烧饼,在杭州挺有名的呢!”
为练手艺,天天吃烧饼
大叔不算太胖,却自豪地说:“我的烧饼叫胖子烧饼,胖子就是我。”
“可是你不胖啊?”
“是啊,我在减肥。胖了行动不方便,做烧饼反应慢,高峰期来不及哦。”大叔乐呵呵地说。
胖子大叔的烧饼没做过任何广告,却有不少人愿意花十几块钱打车慕名来买他一块钱一个的烧饼,这让大叔颇为得意,“刚开始,我每顿都吃烧饼,直到自己觉得好吃为止。”
听大叔说,周边原来有不少烤烧饼铁桶——他的竞争对手,但渐渐一个个都消失了,他却从原来的无证摊贩变成了有证经营,租了十几平方米的小门面,把卫生许可证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边上还用N号字体打印出一行字:“您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感觉很纯朴,又够专业)
就做两种烧饼
烧饼炉边有两张凳子,是供等候的人坐的,记者坐下,嚼着烧饼看胖子大叔做生意。周日是他最空闲的时候,买烧饼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来的几乎都是老顾客,总要和大叔攀谈几句。“生意这么好,可以备点牛肉粉丝、饮料什么的。”“为什么不去弄个大一点的店面,做小吃店?”大叔总是不置可否地点头答应着。
他们问的,也正是记者想知道的。不是都说产品要多元化、要符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吗?但是胖子大叔的产品只有两种,胖子烧饼和五花肉烧饼。
胖子大叔说:“人手不够。光卖这两种烧饼,平日里还要到对面学校找大学生来帮忙装袋呢,其他没经验的就不做了。”
大叔说,边上小超市就有卖饮料,他这里地方小人手不够,让大家等太久也不好意思,况且烧饼才是他的强项,所以十多年了,他一直就只烤烧饼,生意也一直就是这么火爆。
让顾客自己找零
最忙碌的时候,胖子大叔一天12小时不停地做烧饼都能卖光。不过这辛苦钱也不是轻松能赚到的,从中午11点营业到晚上11点,回去还要为第二天作准备,一大早还要去买新鲜的馅料、面粉,一般一天睡觉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不过,大叔的心态似乎一直很开朗,他喜欢和每个来买烧饼的顾客聊天。一个小姑娘走出10米远又折了回来,笑着说:“刚才只顾着跟你说话,忘记给你钱了。”说着把2块钱扔在了桌上的铁罐子里。大叔也笑笑,顾客一般都自己到铁罐子里找钱,一是为了卫生,二是一种信任。
“对面学校里有个学生,一毕业就进外资企业了,一年赚十多万呢,还老在我这买烧饼;工大有个老师,结婚的时候还特意给我送喜糖过来;有个公司的老总,每年都会开着车来买烧饼,一买就是一两百元,说是买回去给员工尝鲜……”
大叔在老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念初中,一个念高中。有一段时间,大叔回家去看孩子,打算不回杭州了。但几天后他回来收拾东西,每个熟客都关心地问他去哪了,是不是生病了,让大叔很感动。
“不瞒你说,这十多年积累下来,我在老家农村里有三套房子,镇上还有两套,都是带院子的呢。回去生活也不错了,不过真有点舍不得。”
记者手记
小老板为什么这么“牛”
为了做这个报道,记者找了杭州不少小店。没想到,要采访这样的小老板,比找大企业老总还难。主要是因为小老板们太忙。跑了好多次烧饼摊,胖子老板都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工夫理我。最后他总算被我的诚心感动:“你一定要采访,那就周日下午1点到2点来,其他时间没空。”
找到一家馄饨店,老板一听说要采访,就把记者“轰”了出来,“我们名气很大了,不需要采访。”
没办法,有人愿意排队买他们的东西,记者也只能排队等着买东西的人都买到东西了再去采访。在各种新兴广告媒体气势汹汹占领我们身边每一个角落时,这些最传统的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不知道“分众”,也不懂“分时”——他们只靠老百姓的口碑,一样有滋有味地生存着、发展着。
“那么多烧烤摊位,我就认准那个老伯。”浙工大北门外的夜宵摊,一到晚上就热闹得不得了,朋友说他只去其中一家,因为那老板有亲和力。所谓亲和力,说穿了很简单:装了塑料袋还会递张纸,怕你烫着;东西多了,会主动拿一次性饭盒免费给你装;东西宁愿多给你点,也绝不占你便宜……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本分的小生意人,也许,每天你都在他那里买早点、吃宵夜。
众口难调,搞饮食的,再好的口味也不能满足所有人,好口碑更靠好服务,口碑传播已经成了最有效果又最节省成本的传播方式,小老板们无疑深谙此道。真该向这些小老板们学习学习,好好服务,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