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流通领域是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从5月1日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将开始实施。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在食品流通领域的一些工作已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百家“绿色”市场建成 逛菜场如同逛超市
2006年12月28日,刀茅巷农贸市场、萧山吉天农产品专卖店等24家单位通过绿色市场评审认定小组审批,成为杭州市四年评审100家绿色市场中的最后一批,至此,杭州市100家绿色市场诞生了。
“现在,买菜也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了。”杭州马大嫂们对于家门口的菜场的改变,深有感触。结合农贸市场的改造工作,杭州的菜市场变模样了。如今,走进已完成改造的农贸市场,感觉如同来到了超市。原本污水横流、容易让人摔跤的地面换上了防滑防水的花岗岩火烧板;活禽区是一间间玻璃营业房,全部封闭式营业,顾客不直接接触活禽;水产区的活鱼全部用玻璃缸分隔开蓄养,空气增氧管直接接入玻璃缸内;鲜肉台面上铺的是白色聚乙烯塑料砧板,所有的经营户都统一着装,摊位前挂着健康证,地上没有垃圾,几乎所有的摊位前都没有垃圾和污水,连最容易散发臭味的家禽摊位前也闻不到多少异味。有些农贸市场进门处,还立着多媒体触摸屏,市场相关信息及产品介绍、经营户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都可以用手指点击查询;正对大门的墙上还高悬着一个电子屏,当天各个摊位的食品安全等信息,全天滚动播放。规范的经营模式和整洁的购物环境让杭州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为加强绿色市场的考评机制,杭州市贸易局根据商务部《绿色市场标准》的规定内容,通过采取对口检查、消费者评议、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规定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食品零售企业对生产者或供货商的进场必须索取《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测报告》以及其它必须索取的认证证书等相关资料。定期对绿色市场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以保证绿色市场的运行质量,把绿色市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放心肉”工程立法 杭州人吃肉有保障
今年3月20日起,杭州市区各定点屠宰厂(场)生猪宰前“瘦肉精”自检工作开始试运行。4月5日起,定点屠宰厂(场)正式开始自检。杭州市区和各区、县(市)城关镇放心肉上市率达99%以上。2006年,杭州市正式出台了《杭州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屠宰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2006年5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杭州市家畜屠宰管理条例》于200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同年,全市定点屠宰生猪3237508头,同比增长17.74%,其中杭州市区定点屠宰生猪1521350头,同比增长12.68%。杭州市区和各区、县(市)城关镇放心肉上市率达99%以上,乡镇放心肉上市率达85%以上,进一步确保了肉品质量安全,保证了市场肉品需求的供应。
为保证杭州人吃肉安全,配合《杭州市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从4月中下旬起,杭州市各区、县(市)的农业、经贸、公安等部门与规模养殖场(户)、定点屠宰场陆续签订了一份《告知承诺书》,严禁在生产、销售的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禁用药品,情节严重者将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处罚款。同时,为保证市郊上市生猪猪肉的食用安全,杭州市动检部门根据市郊养殖场的生猪的存栏数,按2%-3%抽样量抽取尿样检测,有关农业执法人员也对规模猪场,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猪肉食用安全,让杭州人放心吃肉。
同时,在杭州市贸易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帮助和跟踪监督、检查下,各定点屠宰厂(场)均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人员到岗,操作规范,设施设备配置到位,台账记录齐全,各定点屠宰厂(场)负责人亲临实验室参与抽检工作的指导。“瘦肉精”自检工作正在顺利、平稳地进行当中。企业自检,又为“放心肉”加了一道安全阀。
今天蔬菜农残如何 杭州人上网一查便知
超市生鲜蔬菜农药残留每天都要检测公布,并可上网查看;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每天都要抽检10个批次以上。今年杭州市将全面建成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切实为民办事,让百姓吃上放心菜。
蔬菜质量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2005年,杭州市首先在市区200个摊位以上的农贸市场设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去年则推广到经营生鲜的大型超市及200个摊位以下的农贸市场。要求有专用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场所,配置检测设备,如检测箱、天平、器皿等;配备两名检测人员,统一培训上岗。
根据检测操作要求,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需按照规定批次检测,农贸市场每天检测10个批次以上,在重要节假日及夏季高温农药使用高峰,要求再增加检测批次。超市自行采购的蔬菜应全部抽检,委托采购的要由供货商提供蔬菜检测后的送货单,超市对进货蔬菜要抽检后才上柜销售,每天抽检不少于10个批次。抽检在营业高峰前完成,并在市场内公示。进货、抽检蔬菜都要有台账记录,写明品名、数量、进货地点、进货方、检测人、检测结果及处理情况等。
据了解,杭州市形成了流通领域的蔬菜农残检测网络体系,对流通领域151家单位,171个门点(包括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超市生鲜门店和农贸市场)全面实施了蔬菜农残规范检测工作。检测结果除当天在市场公布外,还上网站,市民足不出户也可了解市场上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只需登录杭州商贸网(www.hzsm.gov.cn),点击“蔬菜农残检测结果”图标一查便知,可详细查询各城区和部分县(市)130家流通企业当天蔬菜的农残检测情况。
杭州人买酒 有了识别“身份证”
目前,杭州共有156家酒类批发企业开始使用《酒类流通随附单》,每批酒都应随附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杭州市民必要时可要求零售商出示这张“身份证”,以查验自己买的酒是否出自正规厂家。
据杭州市贸易局副食品处工作人员介绍,在杭州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和个人共2.4万余家(人),截至2006年12月底,经审核,在浙江省经贸委网站上,杭州市共备案登记酒类经营企业9085家,占全省备案登记企业总数的43.4%。同时,杭州已有156家酒类批发企业率先使用《酒类流通随附单》。这张《酒类流通随附单》由浙江省经贸委监制、杭州市副食品行业协会统一发售并含有防伪技术。《随附单》一式三份,一份为存根,一份售货单位留存,一份随货同行。作为酒类流通的“身份证”,每张《随附单》上均标有酒类生产批次(或日期)、品名、规格及12位阿拉伯数字的编号,表明了这批酒的生产地、生产日期、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经手人等重要信息。
“除啤酒以外,白酒、红酒等酒类在流通过程中必须实施随附单制度,送一批次酒就要填写一张随附单”,市贸易局有关工作人员说,随附单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将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酒进入市场,便于消费者识别真伪。同时,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于没有随附单但销售的是真酒的酒类企业,将被处5000元以下罚款;无随附单且销售假酒者,最高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