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加上免息贷款,帮她完成学业
了解到蓝晓莉的家庭情况后,班主任老师给她作了担保,学校给她办了免息贷款。因此,大学这几年,她除了交过2000元的保证金之外,没有交过学费。依靠自己的努力,她年年都拿奖学金,每个学期,她就把领到的奖学金都填到学费里。从去年9月份开始,作为贫困生,她每个月还能享受150元的助学金。
大学在蓝晓莉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大学几年学了蛮多东西,除了主专业文秘,我还辅修了会展课程,计算机也考出来了。”蓝晓莉对于大学期间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很引以为豪,她说,学校提供了充分的平台,学到更多的东西,就意味着以后自己可以在多方面取得发展。
蓝晓莉说,现在的大学和印象中很大不同在于,大学里不光是教学生知识,也更注重能力的锻炼。比如,学校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许多勤工俭学的机会,她都愿意去做,因为这样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多尝试一些工作;另外,校外也有一些企业提供实习的岗位,她也有选择地去参加,到快要毕业时,她已经有数十种工作的经验。
临近毕业,找工作成了不少大学生迈进社会的一道门槛。蓝晓莉却显得从容不迫,“我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自己也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历。”事实上,几天前她已经和杭州的一家通讯公司签了约。“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挣点钱把学费还上。”蓝晓莉说,到现在为止,她欠学校的学费缺口还有3万元左右。如果不是学校的政策,她可能早就失学了,“这些学费,说不定还能帮助不少像我这样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呢。”
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教育大胆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适合浙江省情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子,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挖掘浙江的人力资源,促进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浙江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全省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坚持了教育均衡发展,并注重发展特殊教育和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
面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中级阶段;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建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摘自潘家玮、徐志宏等著的《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丛书<活力浙江—增强发展新动力>》
点评
大学扩招,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也因此让多少人圆了大学梦。蓝晓莉说,如果不是大学扩招,学校主动来联系她,或许她现在也和同龄人一样在家乡找了份工作或是外出打工。
去年,浙江普通高校从1998年的32所增至77所,在校生从12万扩大到72万人,招生数从4万人上升到2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96%攀升至36%,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