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辉煌浙江精彩瞬间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喜迎党代会 > 媒体聚焦 正文  
    
一场借脑革命 搅动生活蜜糖

  2006年5月9日,崔平和严庆带着旗下140多人结束了“租房”史,搬到48000平方米的新居,新居门口竖着一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牌子,它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科研“国字号”——中国科学院,首次在浙江设立分所,浙江的借脑革命搞大了。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缺乏大型科研院所和国家级高校。在2006年底的一次全国高校校长会议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等曾十分羡慕浙江大学在浙江“一超独大”的霸主地位,这是浙大的骄傲,却也成为浙江的尴尬。2003年,省委、省政府等推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计划,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借脑革命,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精英科研团队先后进入浙江……浙商、海归,以及普通农民、市民,都被这场革命席卷着前行,讲究生活品质的浙江人,又给生活加了点蜜糖——科技含量。

  一个基因门诊的落地

  昨天上午8点多,一位大伯走进了浙一医院3楼专家门诊的3号办公室,在这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两张白色小床,一台电脑,看上去跟一般的门诊办公室没什么区别。

  “请问,这里是基因门诊吗?”大伯问。“对,没错!”回答的是“基因门诊”主任,有着美国医学遗传学临床分子遗传学行医执照的祁鸣教授。

  大伯对祁教授说了自己的来意:他是从江苏常州过来的,他侄子前几年去美国,遇见了一个女孩,两人生了一个孩子,侄子把孩子带了回来;前不久,那个女孩说要把孩子要回去,侄子就说,如果是我的孩子,肯定不放,如果不是,就带走吧。

  “你是想做亲子鉴定?”大伯点了点头。“这个简单,约个时间,马上就能做,但为了具有法律约束,做鉴定的两个人最好过来。”

  每周四上午8点,祁鸣就在他的“基因门诊”办公室坐诊,开业一年多来,已经给300多例求诊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已经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亲子鉴定是基因检测中最容易做的。”

  昨天一天,祁鸣就接待了8拨咨询者,咨询的问题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巨大影响: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小孩,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如果再生一个,会不会有同样的症状?一位事先约好的中年男子说,家族里有人得了白血病,自己会不会得同样的病?……

  这些咨询者对“基因”这个新名词的熟悉,要从2001年华大基因研究中心落户杭州开始。来杭州之前,祁鸣在中国科学院做研究,中国科学院与浙大共建了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他看中了浙大的临床优势,就过来了。2005年10月,全国首家“基因门诊”开张,省内外关注。“把科学研究应用于临床,是所有科研的动力所在”,祁鸣说。

  一瓶早瓜灵的财富榜样

  朱新华是绍兴县孙端镇新河村瓜农,有七亩多地。他高中毕业就在家务农了,种点黄瓜、南瓜、长瓜,拿到市场上卖。上半年一气儿赚了5万多,“估计今年赚八九万不成问题,好一点的话就有十万了。”他笑呵呵地说。

  1月份卖南瓜,朱新华说这就是他赚钱的办法。“那会儿不是产南瓜的季节,所以南瓜贵,小年夜时我的南瓜能卖到3块钱一斤,等到4月份,就跌到五毛钱一斤了。所以今年我种南瓜一亩地毛收入有9000元。”

  10多年前大伙谁冬天吃过西瓜、南瓜?那时农民只能靠天吃饭,每年三、四月间撒种,6月份吃上瓜。几年前朱新华用上了一种叫“早瓜灵”的东西,浙大教授发明的,“本来冬天和早春时温度太低,瓜苗只开花不结果,现在把‘早瓜灵’涂在花上,就能提前结果。所以现在一年南瓜能种两三次,而且还长得多。黄瓜几乎一年四季都不断了。”

  记者找到朱新华时,他正在绍兴县坂里周蔬菜合作社,社里一位叫王福昌的技术员告诉记者,发明“早瓜灵”的是浙大喻景权教授。今年国家科技大会上,喻景权拿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以前为什么冬天吃不到黄瓜、南瓜?因为气温太低,瓜苗只开雌花,不开雄花,植物不受精,自然结不出果实。早瓜灵其实就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能让植物无性繁殖,涂在雌花上以后植物不受精也能结果。”现在“早瓜灵”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新鲜瓜果不分四季对老百姓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一台缝纫机的想象力

  一台家用缝纫机价值多少?这件当年结婚的老三样之一,现在大概也就和自行车价格差不多,100多元。不过邱继宝今年推出的最新款家用电脑缝纫机却卖到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7000多元。这种新的缝纫机上有一个USB接口,只要插上一个U盘,缝纫机就会自动将U盘中的图案绣到布料上。

  邱继宝算是把人们对缝纫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一台“缝纫机”他可以把它变成500多个品种的成套设备,拿了500多项国家专利。“产品做得好,才能得到人家的尊重。”这是他的切身体会。

  就在去年4月初,邱继宝看到公司展厅有几个人转来转去。他疑惑地问保安,保安说这几个人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邱继宝不信,直到保安跑到楼下拿了对方名片给他,他才赶紧把人家请上楼。

  来人就是计算所台州分部负责人黄朝晖,这位刚刚走马上任不久的主任还不知道自己能在台州干什么,就先到一些大企业转转。邱继宝不懂计算机怎么弄,但他却在国外看到过一种把电脑和家用缝纫机联在一起的设备。懂行的黄朝晖说,这不难!

  懂技术的与懂市场的就这样一见钟情。一个月后,中科飞跃数控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先期500万元的投入由飞跃集团出资,双方各占50%股份。四个月后,黄朝晖给邱继宝一样比他在国外看到的更好的东西:嵌入电脑芯片的智能家用缝纫机。

  引进“大院名校”,首先受益的就是像邱继宝这样的企业主。“我做梦也不敢想,我们民营企业能与代表国家电脑技术最高水平的中科院计算所合作。”邱继宝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当初,邱继宝卖台缝纫机挣1包香烟钱,现在从机电一体化到IT技术,每次技术创新带来的都是10倍价格的提升。

  闪亮五年

  ●2002年,浙江在全国首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

  ——截止2006年底,通过网上技术市场累计发布技术难题4万余项,签约项目1.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7亿元。

  ●2005年6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成立,浙江实现中科院分支机构零突破

  ——2003年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计划。目前已累计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创新载体343家,引导企业和市县政府实际投资22.6亿元,集聚科技人才7450人,在研科技经费18亿元。

  ●2005年,张慧廉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10年空白

  ——这一年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慧廉的“印水型水稻不育胞质的发掘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浙江10年空白。

  ●2006年,专利授予量全国第二

  ——2006年专利申请量52980件、授权量30968件,分别是2001年的4.1倍和3.7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333件、授权量1424件,分别是2001年的7.6倍和8.2倍。

  ●五年内院士新增8名

  ——目前浙江两院院士已达29名。浙江先后启动了“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钱江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至2005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78万人,比2001年增长57%。

  ●五年内高新企业全年销售额增5倍

  ——2006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年销售收入为5199.7亿元,是2001年的5.5倍。5年内浙江共争取到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37个,资助金额3.23亿元,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星期天工程师”的蜕变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 罗卫红

  据我所知,在全国范围内,浙江省是第一个把“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作为一项战略来抓的。

  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在技术上,以前主要利用近在上海的便利,请上海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人员或退休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浙江企业指教,也就是所谓“星期天工程师”。

  总体看,浙江许多民营企业靠“量”取胜,技术含量不高。

  当全国都在讲自主创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当中国已经进入WTO之后,光有工程师周末下乡不够了。尤其现在的创新更多是出现在交叉领域,需要有不同学科人才集聚、形成头脑风暴,这就需要多层次的载体。

  引进大院名校不单单是引进一个机构。在我省引进的300多个创新载体中,90%以上都是直接与企业合建、利益共享的。这样人家才有全天候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才能出效率。当涉及整个地区的主要行业、产业,这时单个企业的合作面就太窄,那就由政府出面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嘉兴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他们能用更长远的眼光进行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提升现有产业、研究下一代技术。

相关稿件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网络小店揽出大生意
·幸福的蒲公英——浙江,外乡人的求学天堂
·喜迎党代会:街道主任比新闻发言人更难当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医保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放弃打工只为重拾"大学梦"
·赵洪祝主持座谈会 征求对省党代会报告意见建议
·喜迎党代会特别报道:再访枫桥——人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