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
一首好的儿歌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字和音乐的美好,《春天在哪里》、《小燕子》、《丢手绢》、《娃哈哈》等传统的优秀儿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成长。
昨天,钱江晚报《9岁女孩爱写儿歌》一文,让人们对儿歌世界多了一些关注:现在孩子还唱儿歌吗?他们喜欢的又是怎样的儿歌呢?为此,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儿歌陌生流行歌曲成最爱
昨天下午,在杭州的一所小学,记者随机调查了近20名小学生,询问他们是否会唱《春天在哪里》、《春天的小河》、《小燕子》、《丢手绢》等传统儿歌,大多数小学生表示自己根本不会唱,有的甚至说都不知道有这些儿歌。
“喜欢唱《卖报歌》吗?”记者问四年级学生张钰。“不太喜欢,太老了,是爸爸小时候唱的。”
相形之下,流行歌曲对孩子们来说却要比传统儿歌更具吸引力。
记者让孩子们唱几句平时最爱唱的歌曲,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道:“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两只蝴蝶双双飞……”孩子们说,这些歌在同学们中十分流行。
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城市孩子喜欢唱的歌曲中,流行歌曲占到七成以上(74.2%),儿童歌曲仅占两成左右。而在流行歌曲中,网络歌曲和周杰伦的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分别为29.8%和14.4%。
三年级叶兆奇同学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周杰伦的歌,有的很动感,有的很优美,听起来特别过瘾,又很时尚,男生女生都喜欢,如《菊花台》。而记者了解到,《菊花台》的歌词多为表达男性对女性的思念,是一首情歌。
在记者的采访中,孩子们无一例外地表示最喜欢流行歌曲了,他们如数家珍般脱口而出的周杰伦、蔡依林、阿牛、阿杜等。
“恶搞”儿歌大行其道
“让我背也好,让我写也好,恨老师我都不会了。让我哭也好,让我笑也好,随风飘飘,上网最逍遥。”而比起经典儿歌的逐渐为人所淡忘和流行歌曲的校园流行,在不少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中,改编过的“灰色童谣”却唱得格外火爆。而类似的儿歌可以说每个同学都能随口道来:“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和“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蚊子死多少”……
许多同学告诉记者,这些改编的“灰色童谣”既搞笑又朗朗上口,因此在同学中流传得很广。当然,还有自创的,如“今天星期四,学校大考试,考了44,回家看电视,看见少林寺,也想去试试,到了少林寺,一拳打成西红柿,还说自己有本事……”记者问一些同学这样的歌谣好不好,读六年级的徐晶说:“我们也知道这些歌谣不太好,但它有趣、好玩,大家都这么唱。”
老儿歌落伍难动童心
“我们是伴随着许多儿歌长大的,小时候,走在路上或同小伙伴走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哼唱儿歌。”一位正在等孩子放学的男士回忆,“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他现场就给记者哼上了一小段。不过他说,10岁的女儿一点都不喜欢自己教唱的传统儿歌,“现在的孩子看书多、上网多、眼界也开阔了,像《丢手绢》、《捡到一分钱》这些儿歌已经落后于时代,不能更好地适应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怎么会喜欢?”
另一位接孩子的母亲说,童年时光里的那一首首儿歌,词义简单,节奏感强,给自己和小伙伴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是受用一辈子的财富。现在的儿歌,缺少的就是那份与孩子们生活的贴近。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些上世纪的优秀儿童歌曲,让家长们仿佛回到快乐的童年。“现在很多儿童歌曲不被孩子接受的关键是,歌曲不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一位家长这样说。
孩子成长需要文化养料
在杭州一些大型书店,儿歌读物和音像制品并不少见,但大多是一些老歌。
杭州刀茅巷小学音乐老师赵慧玲说,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知识面宽,老儿歌由于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这多少会让孩子觉得陌生和不亲切。流行情歌和灰色童谣在孩子口中的传唱,实际上就是优秀儿童歌曲匮乏带来的负效应。
青蓝小学音乐老师关瑞芳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变“大”了,但是儿童歌曲还是过于强调说教,主题大而空,表达的内容与孩子的生活存在距离。
慈溪市实验小学二年级老师马群波也说,儿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获缺的,小朋友们就是从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里学会识字、认识事物、懂得道理的。而现在的儿歌反映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反映孩子们之间团结友爱、互相交流的、反映社会公德的还是太少。希望更多的儿歌能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灵,能够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和角度去写,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文学性或者词语的华丽。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好的儿歌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杭州学军小学校长杨一青向记者表示,每个时代都应有象征自己时代的童谣和儿歌,虽然那些传唱了几十年的儿歌同样值得继续传承下去,但是孩子们需要的是更有“营养”的儿歌,因此我们全社会有义务为孩子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童谣、新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