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泉进家心欢喜 |
|
加快管网建设步伐 |
|
全力保护洁净饮用水源 |
|
壶山净水厂 |
|
壶山净水厂 |
本网25日15:16武义直击报道 连日来,白洋街道下厅前村的男女老少看着村内新装的自来水水管管道和家中崭新的水龙头兴奋不已,不久之后。他们便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此告别挑水喝的历史。如今,村民们天天扳着手指,翘首期盼通水的那一天,期盼“清泉工程”早日改变他们的生活。
|
70多岁的老奶奶步履蹒跚挑水喝 |
|
村民在混浊不堪的水塘里洗衣服 |
武义饮用水工程建设起步较早,1981年就成立了“农村改水工作小组”,着手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供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县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4年来,武义县通过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集镇供水工程和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建设等形式,重点实施了县城郊区、王宅、柳城、新宅、茭道、桃溪等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累计投资4658万元,共解决和改善了153个村或自然村、7.65万人的饮水问题。
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武义县农村饮用水问题还相当严重。一些地方的农民在饮用不安全水,而山区农村季节性缺水情况普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靠雨饮水”。“山高路险石头多,水贵如油光棍窝”,“人不精明尽吃亏,红白喜事光担水”……一首首民谚道出了山区农民世世代代为水所困的苦恼。代石村村民何大妈告诉记者,他们祖祖辈辈都饮用井水,她小时候井水清澈透亮,喝起来带着甜味,但近些年水质越来越差。她说,现在政府出钱帮我们修自来水,真是太好了。
据了解,为提高全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和安全水平,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武义县从2007年开始,将斥资1.5亿元实施“清泉工程”建设,按照“两年基本解决、三年全面实现”的总体部署,彻底解决目前全县16.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武义县清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清泉工程建设列入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并在县财政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扶持各乡镇、村的清泉工程内管网建设。从5月14日起,县清泉工程办公室18名工作人员对全县18个乡镇开展清泉工程调研,截止5月25日,已完成86个村的调研、测量工作,21个村开始动工建设村内的自来水管网。各乡镇、街道也十分重视清泉工程的实施,壶山街道针对辖区内1.5万农民饮水不安全的实际情况,街道按每户150元的标准对实施清泉工程的村庄进行补助。
武义县清泉工程将按照“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方针和“就近取水、供需结合、充分利用”的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状况,采取三种供水方式:一是城镇自来水管网延伸供水。通过壶山净水厂和正在筹建的清溪口水厂的管网延伸,把自来水辐射到周边农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白洋、壶山、熟溪、履坦、桐琴、泉溪等乡镇(街道)部分农村、厂矿、学校、医院饮水问题。通过柳城、王宅、茭道、新宅等水厂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范围,解决周边村庄的饮用水问题。二是区域性集中供水。对城镇水厂无法辐射的农村,利用当地优质水源,建设小型水源工程和水厂,实行连片集中供水。三是农村分散式供水。对城镇水厂、小型水厂管网无法辐射的农村,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就近水源建设简易供水站,实行点状供水,以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