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4日消息 (记者 杨晓燕 通讯员 邹武祥) 今天上午,省经贸委、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发布了《浙江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指导意见》,这在国内亦属首次。省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评价说,这是我省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一大举措,对浙江乡镇工业、块状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摘帽”之后
所谓“乡镇工业功能区”是指乡镇政府管辖的、城镇建设规划确定的、用于集中发展工业的功能区块。然而这一概念,却是在2003年全国对工业园区进行整顿之后提出的。
在2003年大刀阔斧的整顿治理过程中,我省许多工业园区遭遇被撤消、撤并的命运。“2003年时,我省乡镇中的特色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工业专业区数字约985家,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全部被‘摘帽’。”省经贸委综合处有关负责人透露。
“帽子”被摘,这些曾经的工业园区何去何从,这成为对我省工业经济长远发展颇具影响的现实问题。此后,我省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整顿、规范、撤消、撤并,列入乡镇政府管辖的、城镇建设规划确定的、用于集中发展工业的功能区块则转为“乡镇工业功能区”。截至2005年底,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有390个,建有工业功能区的乡镇占全部1227个乡镇的31.8%。与清理整顿前相比,各类乡镇工业集聚区(或功能区)总数减少了60.4%。
事实上,乡镇工业功能区仍是小城镇的重要功能区,是乡镇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据2005年底统计,乡镇工业功能区工业总产值486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6.1%。39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中,工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有77个,占19.7%;超过50亿元的有8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成长地,共容纳了2.3万多家企业。目前,乡镇财政收入相当大部分来自乡镇工业功能区,乡镇工业功能区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点。
整合提升,势在必行
对于浙江来说,乡镇工业功能区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缩小了城乡差别,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和财力保障。然而,乡镇工业功能区当前在发展中还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加强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的新形势下,土地和资金制约甚大,相当部分处于无地可供状态和资金短缺困境;与此同时,开发建设水平总体偏低,投资回报少。
在此次出台的《浙江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指导意见》就对此提出了对策:一方面,进一步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做深做细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修编工作,要将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规划布局主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之衔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保有压、优化布局的原则,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功能区块的整体布局。
去与留,四个方向
在今天出台的《指导意见》中,也对乡镇工业功能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四个方向。
•抓好一批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将经过多年开发建设、规模较大、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先进的乡镇工业功能区作为重点加以培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少数条件成熟的,争取申报国家审核,成为省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
•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组合区。根据省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中长期发展需要,选择地理相连、开发规模和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将其纳入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范围,或作为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发建设,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联合开发建设,以减少区块数量、扩大总体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模过小、建设条件严重缺乏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要下决心撤并。引导被撤并后的区内企业向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集聚。凡是未建而不适合建工业功能区的乡镇,就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