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
这几天,杭州上城区清波街道惠民苑的社区干部,正忙着筹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除了那张贴在社区大门口的公告,这里的一切都和平常一样,平静地运转着,外界对于谁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寻访,仿佛和这里毫无关系。
惠民苑社区,58年前,它的名字是柳翠井巷居民委员会。
经过杭州民政部门一年多的寻访调查,日前,经有关专家考证,当年的这个居委会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居委会。
5月28日起,记者连续多天在惠民苑社区蹲点采访,这里大部分的居民对“柳翠井巷居委会”已经没有任何印象。然而,如果把时间拨回到1949年,这个含烟如柳的名字,在新中国城市居民自治组织的诞生历史上,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杭州清波街道惠民苑社区,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见证了中国基层民主前行的脚步,经历着新时期城市管理观念的变迁……
追寻: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
1949年12月,第一个关于居民委员会的政令在杭州颁布;1954年,国家正式颁布《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从此揭开了我国城市居民民主自治的序幕。
关于我国最早的居委会,说法很多。天津在1950年3月建立了称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而上海在1949年12月成立了“宝兴里居民福利委员会”。那么,有没有更早成立的居委会?
今年2月,杭州市民政局在杭州市档案局的故纸堆中发现了两份至关重要的文献。
一封写给市政府的信
第一份资料是写给当时杭州市政府的一封信。信的末尾落款为上城区公所田奎荣区长,时间是1949年10月28日。
信中明确写道:“最近半个月,我们集中力量在‘废除保甲建立居民委员会’这一工作,现在这一工作告一段落,一个居民委员会已经宣布成立。”
这样算来,这个居委会比上海、天津等地都要早。《当代杭州民政》也记载:1949年10月中旬,杭州市政府根据市民政局的提议,召开区长联席会议,专题讨论了取消保甲建立居民委员会问题,并决定在上城、下城和江干区先行试点,但未记载这个居委会的名称。
珍贵报告亮出身份
在发现这封信后不久,杭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又发现了一份珍贵的调查报告——《上城区柳翠井巷居民区调查报告》。报告形成于1952年7月18日,是对该居民区3年情况的调查。
报告中说,该居民区自成立以来已换了3届,并建议今后居民区应每半年一换,似乎以前惯例是一年一届。照此推算,柳翠井巷居民区应成立于1949年底1950年初。
唯一健在人述说历史
经过一番努力,杭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找到了唯一健在的当年柳翠井巷居委会成员钱珊瑚女士,并从她口中得知,1949年居民区选举是杭州不冷不热的时候,大概是9月或10月。至此,柳翠井巷居委会被确认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
钱珊瑚今年83岁,除了耳背,身子骨还十分硬朗。当年25岁的她与丈夫黄保安都是柳翠井巷居委会委员。她是第一任生产委员(相当于现在的劳动福利委员),丈夫是治保委员。
钱告诉记者,“选举的时候可热闹了,好几十个人,大家都集中在一个老墙门里,各自带上板凳,围坐着。同意选谁,就举手。选完了还贴红榜出告示呢。”她说,当时当选的主任是羊肉店老板胡永裕,副主任是煤球店老板。
“我们那会儿基本上都是兼职做居委会工作。没工资,都是义务的。”钱珊瑚的丈夫是位鞋匠,白天抽时间在小区巡逻值班。晚上,才回家加班加点做皮鞋,赚钱养家。
目前,上城区已着手对柳翠井巷进行摸底调查,一个打造“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品牌的计划正在酝酿中。展示杭州社区发展脉络和发展历程的纪念馆,也将在原址上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