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
故乡。这个字眼,在女儿的病床前接过首期10万元善款时,在由新疆奔向义乌的火车上不眠的40个小时中,在义乌天恒大酒店的慈善晚宴现场,听到主持人宣布,第二期善款总额为36万元那一刻,伴随着泪水,一次次地激荡着王成堆的心胸。
这个53岁的汉子,从来没有想到,义乌,这座生养他的城市,这座为了生活年少时就不得不背离的城市,阔别多年后,仍然会用这样一种温情的姿态走近他,给了他的女儿和他的家庭,一个新生的机会。
一个绝望的父亲 一封来自边疆的求助信
确切知道女儿得了绝症,是3月9日。医生把王成堆叫到病房外,“病人确诊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要想痊愈只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保守预计医疗费要50万。”
白血病!50万!有如两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击中了王成堆,“我一个月1100块工资,一年不吃不喝,也就1万多块钱,到哪儿去找这么多钱?”王成堆说,当时他的腿就软了。
在掏出了为女儿下学期准备的1万元学费,从亲戚朋友那凑了2万元,收了自个单位新疆建设兵团72团和女儿就读的重庆邮电大学捐的5万元后,在他把自己一天的伙食改为两个馒头和一可乐罐开水后,王成堆再也挤不出哪怕一分钱。
百般无奈之下,王成堆想到了向社会求助——
“我叫王成堆,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2团供销科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军垦第二代。我的父亲王章吾是义乌人,年轻时加入了中国抗日远征军。参加过强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攻克腾冲、龙陵,打通中印公路的每一个战役。1945年,他们胜利班师,二十万将士,近半长眠疆场。上世纪50年代,他所在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起义后远赴新疆屯垦。1971年,我追随父亲来到新疆,落户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72团。王璇是我的独生女儿,今年二十岁,在重庆邮电大学上大二,如今身患重症。我妻子有病在家休养,无经济收入,如今女儿住院已花光了我家中的所有积蓄,而要进行化疗的数万元钱也是靠亲朋好友筹集的,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又在哪?几十万元的骨髓移植的钱又在哪?一个可怜的父亲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的女儿。
一个绝望的父亲王成堆
2007年3月13日”
这样的信,他写了20多封,其中的一封,收件人是义乌广播电视台。
一家人放声痛哭 家乡人,谢谢你们
4月10日,这封信摆在了义乌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培忠的案头。
“我年轻的时候,老爸也得了重病。那还是80年代,家里条件不好,这种家人被病魔缠绕,你却因为缺钱而束手无策的苦楚,我很明白。”自嘲很容易动感情的王培忠说,自己当时就被触动了,立马提笔写了批示。
很快,这个任务安排给了《今晚九点》的记者蒋文斌。
在与王璇就医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兵团农四师72团多方求证,证实了王成堆信中说的都属实后,第二天,一篇题为《远方老乡在呼救》的新闻报道,在《今晚九点》栏目播出。
看到远方的老乡、抗日英雄的后代、戍边的军人家庭面临如此困境,义乌人坐不住了,“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人找上门来,啥也不说,就塞过来5000元。”第一天,蒋文斌粗粗地统计了下,一共收到了3万元捐款。
第二天,重播了一遍,收了6万元。
5月15日,蒋文斌带着10万元善款,奔赴新疆。
当他在病床前看到王璇时,小姑娘正面临着无钱付费,要被停药的无奈境地。从蒋文斌手上接过雪中送炭的10万元后,王成堆一家抱在一起,放声痛哭。